“工作人員是多領了十幾雙,這不假。但我沒讓他們動一雙,至今還都封存在辦公室的櫃子裏,你們現在就可以去查。”
“那麼,擺宴席、大吃大喝呢,你作何解釋?”
“幾個菜一個湯,那叫什麼宴席?開會期間我陪著記者們一起吃了飯,而效果是什麼,你們知道嗎?30多家新聞單位都發了消息,連香港報紙也作了轉載。”他掏出一卷報紙摔到桌上。
“你們睜眼看看吧,這就是事實。別的企業用錢打廣告是宣傳產品,我請新聞記者來同樣是宣傳企業、宣傳產品。如果這也算錯誤的話,那企業還怎麼搞?”
一陣連珠炮似的反問,搞得對方啞口無言,一貫以正確自居的紀檢委幹部們哪裏見過這如此猛烈的抗拒。副書記的臉氣得青一陣、白一陣:“汪海,你太狂妄了!今天,你到這裏來是承認錯誤的,還是強詞奪理來為自己辯護!”
汪海不吃這一套,你拍一下桌子我拍兩下。“啪啪”兩掌下去,震得四個秘書捂住了耳朵。
“承認什麼錯誤!我是共產黨員,在政治上與你們是平等的,為什麼不能為自己辯護?”
“你要清楚你現在是站在什麼地方?”
“我很清楚我站在這裏是你們政府官員的地方。我就是要看看你們到底講不講道理?”
雙方劍拔弩張,各執一詞。
桌子拍得震天響,誰也不讓誰。
“你再拍!你再拍一下桌子,我就把它掀了!”汪海逼到副書記跟前,獅子般吼著,氣勢奪人。
鬧到這般地步,紀檢委書記不得不出麵圓場:
“大家冷靜冷靜,問題還可以慢慢談嘛……”
“談什麼?還怎麼談?我要是奴才,早就怕你們了,不敢和你們鬧了。可惜我不是。”
汪海說完,轉身甩門而去……
半小時後,他敲開了市委書記劉鵬的門。
劉鵬說:“我就知道你會來找我。”說著,從桌上的文件夾裏取出一份材料,“這是市紀委、市整黨辦聯合上報的材料,準備在全市縣團組幹部中第一個抓你的不正之風,但是我一直沒有簽發。我想更多地了解一些情況,也想聽聽你本人的意見。”
望著市委書記老練、沉穩的神態,汪海暴怒的情緒頓時平靜下來,他從西北之行被誤認為是“香蕉酒廠”談起,一直談到在市紀委如何拍桌子大幹了一場。
劉鵬聽罷,麵露欣賞之色。
好你個汪海,沒看出來,還是人才呢!劉鵬知道,企業借助新聞傳媒宣傳企業和產品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城市改革剛剛開始的1984年,不能不說是一種探索。給每位記者送一雙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是人們對此還缺乏認識,所以才有了這起“槍打出頭鳥”的風波。
劉鵬十分同情汪海的處境,他說:“中國該辦的事情太多了,但是由於人們受陣舊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的影響,造成該辦的事你辦了,卻認為你不應該辦,不該辦的事你辦了,卻因為人們的習慣勢力反而認為是正常的、自然的。這就是我們改革麵臨的阻力。”
劉鵬決定為汪海正名。
他深入基層,了解情況。當他把事情的真相搞清後,認為汪海的做法沒什麼錯,那個材料也就不再下發了。
事隔多年之後,汪海說起他的創業時期,還說多虧遇上了劉鵬這位高瞻遠矚、膽識過人的市委書記。
他感歎道:“在中國的官場上沒有靠山是很難成事的。但是我與劉鵬書記沒有任何私交,惟一兩次去見他,都是陷入困境後找他解決問題。如果沒有他的支持,雙星早就被人打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