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句話過去一直是貶義,現在恐怕得重新評價這王婆的才能,因為這老太太最起碼懂得一條經商之道——宣傳。
回到青島的路上,汪海邊走邊想:我們本來就是做鞋的,我們自己不宣傳,誰替我們宣傳?何不在新開發出來的“雙星”牌產品上下些血本呢?做廣告?
花錢多效果未必好。現在很少見有什麼企業在自己產品上開新聞發布會,不如多請來一些記者,開個新聞發布會,幾杯清茶,一頓飯菜,讓各報發個消息。這樣既省錢又見效快,宣傳範圍也廣。
主意一定,汪海再也坐不住了。馬上讓宣傳處起草消息稿,四處打電話,請人。汪海說,咱們這可是開了企業的先例了,發動各種關係,要請就請最好的,請中央的,請省裏的,請市裏的。
於是,1984年11月4日,全國第一個由企業自己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在青島市橡膠九廠首次開場了。到會的有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光明日報、工廠日報、中國體育報等中央和省市新聞單位43家。
會上,各路記者,被這位敢為天下先的山東漢子的口才吸引住了。汪海向記者們作了《立誌改革創新,增強企業活力》的專題發言。他首先講:“隨著城市經濟體製改革的展開,可以斷定競爭將日趨激烈。”
作為生產經營不可缺少的信息、宣傳顯得愈加重要。
可以說,新聞媒介是企業的千裏眼、順風耳,得到新聞界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新聞界,擴大我廠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建立強大的國內外信息聯絡網,真正讓‘雙星’創出名牌,占領市場,這是我們企業發展的指導方針。
記者們沒有想到這位有著“全國首屆10大企業家”頭銜的人物,肚子裏竟有如此一些道道。而汪海在這次會上,大放異彩。他向記者們詳盡地介紹了企業的改革情況和未來規劃,並領著他們參觀了車間和產品。最後,他捧出了新開發的“雙星”牌膠鞋送給了記者們。
他特意聲明:“我可不是送禮,而是請你們試穿,三個月後必須返回質量信息。”
記者們滿意而去。
有人說:“汪海賣鞋,敢賣也敢誇。”
汪海聞之,哈哈大笑:“效果不錯嗎?”
整個會議最後一清賬,包括所送的鞋在內,共花去了7000元。
按說,汪海這仗打得挺漂亮。但第二天興衝衝地去上班,卻發現周圍人們看他的眼神有點不對勁。
他召集部門領導開會,會卻開不起來;他想問問自己的得意幹將,幹將們也借故避而不見。
這是怎麼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記者座談會剛降下帷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便開始整起了他的黑材料,連夜向上級告他的狀:
說他辦了這麼一個新聞發布會,是假公濟私,撈取功名,大吃大喝,浪費錢財……
汪海一聽,火了:媽的,這不是胡扯淡嗎?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不做事沒事,做事就要出事。我開發布會是為企業,我自己又沒花一分錢,怕什麼?雖然由企業自主召開新聞發布會以前沒有人幹過,上麵的紅頭文件也沒做過此類規定,但是,與其他花錢打廣告宣傳企業的產品一樣,有什麼不對的呢?他認為此舉符合中央提倡的改革精神,決定不予理睬。
不過還得把工作做通。他把那些嚇得躲到一邊去的幹將們找了來,狠狠地訓了一通:
“想不到遇上這麼點事就把你們嚇得縮回去了,那咱們還怎麼一起為企業打天下?天大的風險,由我汪海一人承擔,你們該怎麼幹還得怎麼幹。我就不信,幾個小泥鰍能翻起大浪來!”
接著,汪海又說道:“我是花了7000元,可都是為了企業的市場宣傳。為企業走向市場、占領市場,我行使的是正當職權範圍內的廠長基金,能有什麼錯?天塌不了。這些人狗屁不懂啊?由著他們去折騰吧!”
汪海低估了那些人的能量。
兩個月後,上級部門突然下決心,要解決汪海的問題。
市紀委和橡膠公司組成調查組專門來到廠裏,要調查汪海上任以來違反製度的一係列“腐敗”問題。
但就在調查組跨進廠門的那天,汪海卻懷揣著印有“廠長”字樣的名片,前往機場,要到日本去考察。
“我們來,他卻走,什麼意思?這汪海也太目中無人了!”被涼在長門口的政府官員們大為光火,難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