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師法白陽圖解(1 / 2)

一數全壁,共是三百六十四個圖形。暗忖:\"這圖解分明按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怎麼缺少一個?\"四外相看,又無殘缺之痕,再四揣摩不出。左右看了數遍,突然竟悟出圖像自東壁起始,為第一幅,其它依次相連。心知反正無師之學,全仗自己用心試習,雖不深知玄妙,且試試再說。

便決計從東壁許多圖像起,照樣練習起來。起首是一連十二個人形的坐像,俱都盤身而坐朝前,第一幅兩手直向膝頭,一目垂簾內視,首微下垂。

第二個頭略直些,神態安閑,麵容微笑。以下的十個坐像,俱都相同,身姿看不出有甚不一樣處,僅壁畫上身形勾畫略有不同。路雲生知道此是坐功次序,全觀四壁三百六十四個圖像,飛潛動靜,無一雷同。

這起首十二個,除頭一個頭略俯,算是坐功起始,調息時的姿態外,後麵這十一個既無甚姿態,僅是靜身盤坐,要它何用?心中雖然不解,暗思前輩飛升真人,定有深意在內,隻是自己境界淺薄,沒有領悟出它的妙處。

定了定神,上下仔仔細細察看這十一個圖像的不同之處。見除了麵貌胖瘦、身材高矮不一樣外,不論姿態相同,就是連衣著和那衣紋都是一個樣式畫出似的,想不出因何道理。暗思一陣,放下心來,不在窮究起因。心想這一十二幅圖解定是含有深意,不定是當初真人特意畫下圖解,是為考驗後輩弟子所用。

環視壁上人形,一共不足二十,除開始十二個有衣冠外,餘者均是赤著身子,暗想所料或者不差。想了想,把心意一定,下定決心按壁上這十二圖像,一一學起,考驗一下隻身定力,也可避免無意之中打擾道長前輩靜修。

路雲生按自身主意,不問三七二十一,竟從頭一圖學起。此意一定,氣運自來,日子一久,自可從中悟出玄門上乘大道。他天資並非聰慧,但卻心神堅毅,打定主意,反倒走入正途,為以後減少許多磨難,隻因此是修道途中各自把持的第一要訣。等把壁間圖解學完,悟出玄門上乘大道,自會明白此間道理。

輕身跳起,落在東首第一個石柱之上,盤身而坐,正麵看向石壁上第一幅人像。路雲生把玉山派心法已是練到絕頂,真氣渾厚,心知真氣修煉不能有絲毫差錯,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極易走火入魔。而這石壁圖像一無注解,又無經脈穴位和真氣運行注示,一時無法入手。

隨後雙眼看向石壁圖解,仔仔細細看了數遍,先是身形姿態,再觀麵容神色,最後查其服裝和那衣紋,一一熟記在心。隨後兩手直向膝頭,一目垂簾內視,首微下垂,全身放鬆,平神靜氣,身姿和壁上圖解相合。因壁上圖解無真氣運轉,路雲生也不強運真氣,保持丹田真氣柔和安順,使其自行在經脈運行。

此處白陽圖解是道家玄門上乘之功,最是契合修道真意,乃道家修煉築基之正法,因故入門前一十二式就是靜功。靜功本由“聽息”、“觀光”入手,入靜之後,聚合性光。雖為修“性”,卻要入命,性命相合方為上乘,此中奧妙,極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