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與大自然對話(1 / 3)

畫外音:

從公元805年到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貶永州長達十年。在永州的十年,親族朋友不來理睬,地方官員時時監視,這是柳宗元平生最為困厄、最為艱難,心情也最為孤寂鬱憤的十年。但正所謂“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倚”,這困頓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柳宗元作為一個古文大家的絕世風範。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就是在這種心情下,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卻取得了他文學人生中最輝煌最傑出的成就。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成就了柳宗元山水遊記的巔峰?在與大自然的對話中,柳宗元又究竟經曆了怎樣的心路曆程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繼續解讀係列節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七集《與大自然對話》。

康震:

我們大家都還記得,最開始我們講柳宗元的時候是從他那一首優美的《江雪》講起的,柳宗元啊,不但是一個很優秀的山水詩的詩人,還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山水遊記散文的作家。他的很多山水遊記,寫得非常地優美。比如,他寫的《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隔著竹林,聽到小溪叮叮咚咚的聲音,非常地清脆,好像玉佩和玉環碰撞的聲音一樣,真是美極了。真的是忍不住,於是就從竹林中間,開出一條小道,一直走下去,看見的是一泓深幽的水潭,水潭的底是一整塊的大石頭,石頭有些部分冒出水麵,變成了水中的小島,這個水潭的周圍長著青蔥的樹木,長著碧綠的蔓樹,它們彼此纏繞、參差披拂,微風過處飄逸非常啊。

柳宗元接著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這潭水太清澈了、太透明了,水中有一百多條的小魚,自由地遊來遊去,感覺好像不是在水裏,而是在空中,非常地自由。陽光照射在潭水上,直射進潭底,水是如此地透明,把小魚兒的影子都映在了石頭上,這些小魚一會兒呆呆地一絲不動,突然地遊向了遠方,好像在跟周圍遊玩兒的人一起輕快地玩耍一樣。

寫得非常地美,那樣一種意境,感覺像是一首散文詩一樣。大家可能不了解,在柳宗元的眼中,永州像這樣的山水多達二三十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其中的八處,這些景物在柳宗元的眼中就像仙境一樣。譬如,在永州的西山上,登高一望,萬千山水盡在懷抱之中,頗有一種“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在這山上喝酒,那也是特別地提神,越喝越多,一醉方休,喝醉了倒頭就睡,睡著了就做各種各樣特別有趣的夢,恍惚之間、半醉半醒之間,仿佛與周圍的山巒,與自然界融為了一體。在這山的旁邊還有一個大水潭,特別地幽深。到了中秋節的晚上,明月當空、天高氣闊的時候,看著一股飛瀑傾注瀉入深潭,那樣的一種境界和感受,真的不像是在人間。在這潭水的旁邊,還有一座小丘。這座小丘,上麵全是各種各樣的草木,各種各樣的奇異的花朵,躺在這個草地上,看著空中白雲朵朵,耳邊是清泠的泉水的聲音,聽上去好像仙界裏傳來的音樂一樣。再仔細一聽,好像又傳得特別遠。美不美?確實很美,美得讓人都覺得心疼。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就是這麼美的景色,這麼美的山水,在永州,千百年來沒有人關注過,也沒有人知道,更沒有人去欣賞。柳宗元在遊記中寫道,就是這座風景獨特的小山丘,這麼美,賣四百兩銀子,賣了好多年,死活就賣不出去。他自己實在同情這小土丘的命運,花了四百兩把這小土丘買下來之後,和幾個朋友平整土地、修葺花草,小土丘立刻展現出了奪目的風采。柳宗元就感慨,就像小土丘這樣的風光要是在長安城裏,每天漲價一千兩銀子搶都搶不到手裏,可惜呀,他感慨,永州這樣的山水太多了,它們就沒有那個命,到中原大地去展現它們的奇光異彩,它們隻能默默地千百年來,在這偏荒的山地,在這偏荒的沒有人關注的地方,埋沒自己的風采。它們的命好啊,是撞上了我,要是別人還不一定要埋沒多少年呢。他聽人家說,永州的山水這麼美,為什麼沒人發現,那就是老天爺專門留著,給像你這樣被貶到這兒的人來看的,你看看它們,你心裏頭就有點安慰了。柳宗元說,至於是不是這麼回事我不知道,大概隻有天知道吧。

講到這大家多少對永州的山水和自然就品出點味兒來,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看,永州的山水跟柳宗元是一個命,懷才不遇啊。這麼好的景致,愣是沒人知道、沒人欣賞,柳宗元以戴罪之身,懷才不遇的心情來到了永州,看到這些長期被人遺忘的美,怎麼能不想到自己呢?這真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見何必曾相識”啊!他跟這些自然山水,那真是同命相憐、惺惺相惜。

畫外音:

唐代的永州還是一個經濟文化欠發達的城市,人口稀少、信息閉塞、民生凋敝,是安置被貶官員的首選之地,但就是在這裏,柳宗元的文采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柳宗元的思想,,像火花一樣熠熠生輝,發言為文,無不悲惻動人,下筆成篇,莫不發人深省,他在這裏留下了許多清麗雋秀、寓意深刻的遊記散文。其中《始得西山宴遊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石渠記》、《石澗記》等八篇山水遊記,被後人稱之為《永州八記》,成為我國古代山水遊記中不朽的經典篇章。而永州這個本來默默無聞的小城,也因為《永州八記》而聞名天下,成為無數文人墨客頂禮膜拜的聖地,應該說柳宗元算是為永州做了一個免費的大廣告,沒有柳宗元,永州城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名氣。可是柳宗元萬萬沒有想到,秀美的永州山水,不僅不感謝他,不領他的人情,反而與他打起了筆墨官司,要跟他討一個說法,也正是柳宗元筆下的這場口水仗,卻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柳宗元那不為人知的心路曆程。那麼,這到底會是一場怎樣的筆墨官司呢?

康震:

永州的山水是挺美,如果沒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和其他的散文,可能我們真的不知道永州山水有這麼美,但是我告訴你,永州的山水並不因此而領柳宗元的情。不但不領他的情,而且對他還很反感、對他還很討厭、對他還很不滿,甚至向他提出了嚴正的抗議。大家說這不有病嗎?你不被人發現的時候拚命想讓別人發現,別人發現了你,是你的大恩人,你怎麼還能對人家這麼有意見呢?這大家就有所不知了,這話就長了,為什麼呢?就是,但凡是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山水都有一個特點,這些山水都跟一條溪水緊密相關,這條溪水的名字叫冉溪。剛才我講的那些景物,都是分布在冉溪的前後左右周圍這些地方,為什麼叫“冉溪”這麼個奇怪的名字啊?說是有兩個原因。第一,當時有一個姓冉的家族住在這兒,叫了“冉溪”。還有一種說法是,冉溪的水是天藍色的,可以用來染衣服,所以叫“染溪”。那不管怎麼說吧,反正人家是有名字的,人家是有來曆的。柳宗元一到永州,看到冉溪的風光不錯,就住下來,他住下來先做了一件事,把冉溪的名字給改了,本來其實也沒什麼,改名字嘛,改得漂亮點、改的美點,這不挺好嗎?可是你做夢都想不到,柳宗元給冉溪改這名字,沒人會喜歡,冉溪更生氣。為什麼呢?他給冉溪改的名字叫“愚溪”,愚蠢的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