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設計的大部分工程都需要10到15年才能完成,但他隻花了四年半就完成了CAA的辦公大樓,他認為這種速度是因為奧維茨和包勃·高爾德曼做起決定來很果斷。奧維茨對貝聿銘說,錢是一方麵,可是這並不是一個最主要的考慮因素。貝聿銘使用了意大利進口的石材,而不是好萊塢經常使用的那種裝飾灰泥。盡管報紙的報道估計,該大樓的費用將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可是根據奧維茨的說法,該大樓的費用才不過1200萬美元。
在CAA以前的辦公樓上,所有的員工幾乎都在同一層樓上辦公,這容易形成同事間的友情,代理人可以經常彼此探訪。奧維茨想保持原來的這種輕鬆交往的方式,盡管CAA現在將分布在三個樓層上。大部分辦公大樓都是盒子形狀的,很少能夠傳達出寬敞的感覺。奧維茨因此請貝聿銘設計一種寬大的非辦公室式中廳,盡管其成本會增大。他希望任何人進到中廳時可以感到其寬敞的一麵,能夠感覺到它的美,還有它的“精神”,能有一種戶外的感覺。中廳的一側是一棵大樹,還有喬爾·沙皮諾雕刻的一尊青銅雕塑品。從正麵的大門處開始,有一幅巨大的油畫掛在那裏,是利奇頓斯坦畫的。根據奧維茨的建議,貝聿銘設計了一座橋,用以連接大樓頂層兩個不同的部分,以方便人們進出。
任何人在中廳抬頭看橋,都會得出一種危險的感覺:客戶們由這往辦公室走去,代理人則在前前後後地走著。朝頂層天橋附近的辦公室望去,隻見CAA的員工頭戴耳機對著電話不停地說話。所有這些都是一種有意識的嚐試,要傳達出這個地方的忙碌感覺。雖然有近500人在這棟樓裏麵走動,其中約有130名是代理人,但奧維茨希望能夠感覺到裏麵共有1000多人,讓人“以為是在紐約的第五大道上”,這是他說的話。“我們不想要一棟事實上是死亡了的大樓”,包勃·高爾德曼說。CAA一小時要接1000多個電話,奧維茨希望,這種從電話裏流動出來的能量能夠傳到中廳的來訪者身上。
該大樓的設計是這樣的,人們如果要進入某個人的辦公室,首先就必須經過中廳。來訪者開車到該大樓底下的停車庫,有專門的服務員將車泊好,那裏全都是整排整排的波奇、寶馬和公爵王。電梯將客人帶上中廳,接待生坐在櫃台後,隨時準備安排會見。與其他大樓有明顯不同的是,客人必須經過狹小的大廳,再去搭電梯,然後到達辦公室。“我們不想落入俗套,”包勃·高爾德曼說,“整個想法是要迫使人們在中廳裏花一些時間,在那裏感覺到大樓的氣派和開放,以及令人激動的方方麵麵。”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們會在這裏感覺到,CAA是好萊塢一切交易的中心。
奧維茨有一次去羅依·利奇頓斯坦的辦公室,請他為中廳畫一幅壁畫。奧維茨去的時候帶了一個中廳的內部微型模型,可是他不知道該讓利奇頓斯坦為他畫幅什麼畫。他所知道的就是,這幅壁畫應該畫得很大。利奇頓斯坦提議,他以奧斯卡·希默的“勃豪斯之梯”為藍本畫一副壁畫,它以前是掛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主樓梯旁的。那位藝術家想起人們去看電影的情景,認為這對CAA的中廳是很合適的。奧維茨認為這個主意不錯。利奇頓斯坦決定把這副壁畫畫成26英尺高,18英尺寬。經過三個月的準備之後,利奇頓斯坦和其他三位助手開始了製作這副壁畫,他們站在腳手腳上畫,當時,這棟大樓已經開啟使用了。
當大樓於1989年8月28日星期一投入運行時,它立即成為好萊塢商業區的標誌性建築。如包勃·高爾德曼所言:“它使我們不僅被看作是一家機構,不隻是一群今天還在這裏工作,明天就見不著人影的一群人。代理業一向就是不穩定的,它有這麼一個特點。本大樓很明顯確立了我們公司的地位,它將被認為是一家長久的機構,至少在娛樂界是如此。”
開張的那天早晨,奧維茨將員工們召集在一起,在一樓的電影院召開了一次會議。當他沿著走道走過來時,大家不約而同地爆發出一陣掌聲。“每個人都感覺到,公司的力量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邁克爾·小羅森費爾德說,他當時是CAA的代理人,“搬到大樓裏麵去的是這家到了勝利頂峰的代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