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戰士

如今,CAA已成為好萊塢人才代理公司中的無冕之王。如果某個項目很重要,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節目,多少都會染上邁克爾·奧維茨的印跡。艾美獎和學院獎的大多數提名獎,多半也歸CAA的客戶(的確,1990年,最佳演員和最佳導演獎的提名者都是奧維茨的公司所代理的)。可是,邁克爾·奧維茨仍然感到不安。他太了解好萊塢的競爭了,新的人才公司不斷崛起,也有一些人才經紀公司紛紛倒閉。在這一行裏,沒有什麼保證放在那裏,大人才任何一刻都有可能走出CAA的大門。整個行業似乎變動不停,好情況隻是曇花一現。因此,奧維茨希望讓世界明白,CAA將努力奮進,成為一個永恒的產物,它要生存很長很長的時間。要達此目的,他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建一座樓宇。

1985年,邁克爾·奧維茨到世紀公園東1888號的辦公樓去看了一下,認為到了擴建的時候。這個時候,他不僅希望有更大的辦公室,還希望CAA能夠建造並設計自己的辦公大樓,而且不是一般的辦公大樓,必須是最好的。他希望該大樓能夠為人所注意,希望它成為好萊塢一切旋渦的中心。既然CAA現在已經是好萊塢最牢固的、最有影響力的、人們議論最多的、最令人激動的公司,那麼這棟大樓就應該能夠代表CAA的最高權威性。

就在1985年這年的春天,奧維茨開始計劃新的大樓。“邁克爾都快把我給逼瘋了,他要我找一塊獨一無二的極好的地段來蓋樓房”,包勃·高爾德曼說,他是CAA的財務總管。高爾德曼最終找到這塊完美的地塊——威爾廈和小聖塔蒙尼卡大道的角上——他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並安排好了財務上麵的一些事情,最終定了下來。奧維茨堅持要親自選擇建築設計師。大部分有名的設計師都在紐約,奧維茨就跑到紐約去與他們會麵。“除了最好的以外,別的他一概不要”,高爾德曼說。排在奧維茨名單最頂上的,就是極其出名的設計師貝聿銘,他設計過華盛頓的國家藝術展覽大樓的東樓,波士頓的約翰肯尼迪圖書館,還有巴黎的大盧浮。

奧維茨通過阿恩·格裏姆切向貝聿銘表達了他的興趣。格裏姆切當初沒有怎麼對貝聿銘介紹奧維茨,而貝聿銘對奧維茨也是一無所知。當奧維茨到貝聿銘在紐約的辦公室去的時候,這位建築設計師仍然還不知道奧維茨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的厲害。“我生活在東邊,”貝聿銘說,“他的聲名還沒有傳到我們這裏來。”

從這兩個人見麵的那一刻起,貝聿銘就對奧維茨產生了深刻印象。他發現這個人甚是謙遜(“他從不說‘猜猜我是誰’”)、十分簡樸、低姿態、準備很充分(“他對我的了解比我自己還多”)。奧維茨決定聘用貝聿銘,是與他堅持要用最好的,要達到最高標準這一點相稱的。貝聿銘被公認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一旦他為CAA的人所知,立即就贏得了一致的同意。“貝聿銘,”包勃·高爾德曼說,“他是我這一輩子當中見過的最了不起的人。”

奧維茨向貝聿銘解釋說,他希望為CAA建造一棟新的辦公大樓,但關於具體的設計細節,他沒有說任何話。反過來,他談到了CAA的公司文化,特別是其代理人都是緊密相關,極富創造性的。對於奧維茨來說,要讓這位出生於中國廣東的貝聿銘同意在洛杉磯設計其第一棟大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貝聿銘考察了奧維茨在洛杉磯的辦公室,發現它太小了,沒有表現力。這位建築師鼓勵奧維茨這位CAA的頭目在新大樓裏裝一個較大些的辦公室。奧維茨沒有同意,說相對於方便其同事的進出來說,大小是個次要的因素。直到有一天貝聿銘與奧維茨共進午餐的時候,貝聿銘才知道這位人才代理人超凡的能力。“大家都朝他走過來”,這位建築師回憶說。

最後,奧維茨才談到他所想像的辦公大樓是個什麼樣子。他希望它有較強的功能,但建築質量必須很高。他希望有古典的線條,要製造出威嚴的效果。貝聿銘很激動,也覺得很有趣,“在世界的這個角落,我什麼也沒有留下,就因為在好萊塢,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恒不變的。一切都好像在來來去去的,這曾使我甚是擔心。”貝聿銘把這種擔心告訴給奧維茨,奧維茨就對貝聿銘說:“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去找你來。”貝聿銘喜歡奧維茨的高標準,“邁克爾·奧維茨希望有意識地嚐試一些好東西,這是極少人曾讚歎過我的。”

CAA新大樓破土動工的日期是1987年12月。奧維茨當天讓公司關門,邀請全體共300名員工到場出席奠基儀式。在奠基儀式上,一位中國風水先生來為大樓祝福,把一些米和酒撒在場地上。風水的目的是要創造和諧與平衡,看風水的人相信,以這種方式選擇樓宇、住宅和生意場的位置,可以保持與地脈的和諧,因而也可以帶來好運、健康和財富。奧維茨當然也很樂意邀請風水先生來,因為事實上貝聿銘就是來自中國的,也因為他“想做點很酷的事情,某種與眾不同的事”。包勃·高爾德曼帶著萬分的驚奇的心情觀看了這個儀式,他認為,儀式上的其他人一定與他一樣感到奇怪。在此儀式之前,有牧師來建議改變辦公樓的地點和大樓的中心。“那個意見並非十分有建設性,”CAA的一位經理回憶說,“我們並沒有聽取許多人的建議。”有一種建議是把大門開在另一處。可是那時該大樓的設計幾近完成了,而奧維茨又不想因為這麼一點點變化去麻煩貝聿銘。另一種建議是在正麵的牆上做一道水簾。奧維茨反對這個建議,就在樓頂上做了一根大皮管,一直順牆下來,這東西在大樓開張後不久隻表演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