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普寧眼裏,過去一係列的戰役已經使新羅馬帝國中央艦隊損耗了很多力量,短時間內不可能集結起足夠的兵力前來攻擊聯邦本土,尤其像“埃吉爾”這種戰略要求。以戰略理論家和職業軍人的目光判斷,他堅信帝國軍焦點一定放在遙遠的星際行星“易”,盡管諸多情報顯示並非如此。
“打下‘埃吉爾’行星,即可沿著銀道麵直接攻擊‘安德洛墨達’行星,這在戰略上應該是比較穩妥的吧。”
戴雨農對著列普寧冷冷地說。
“也正因為如此,敵人應該也知道攻擊‘埃吉爾’會引起我軍全力抗戰,導致他們損失慘重。”布隆伯格說道,“如果對方的指揮官沒有十足把握,不會輕易攻擊‘埃吉爾’行星。”
布隆伯格說完,列普寧就接著他的話說:“就算要攻擊我們本土,優先目標應該是‘埃癸斯’而不是‘埃吉爾’。”
“諸公,請不要武斷爭論。”總統宋庭榮趕緊出來製止即將升級的爭論。
列普寧趕緊解釋道:“閣下,敵人的主攻方向如果選定在‘埃吉爾’,我們就得到‘埃癸斯’行星的艦隊調過來,才能及時增援,確保‘埃及爾’和‘安德洛墨達’行星的安全。可是如果攻擊‘埃吉爾’行星僅僅是一場佯攻,那我們的調動就中了‘調虎離山’的詭計,那時不但‘埃癸斯’行星本身的安全缺乏保障,星際行星‘易’一旦遭到攻擊也將無法得到及時的增援。”
布隆伯格提議道:“閣下,我建議做折中的戰略部署。在判明敵人主攻方向之前,‘易’星域,‘埃吉爾’行星都保留一支艦隊,其他的艦隊全部集中到‘埃癸斯’行星待命。這樣一來,無論是‘埃吉爾’還是‘易’,遭到強攻時,都可以有最低限度的抵抗力量延緩敵人的攻勢。”
“但這樣一來,‘安德洛墨達’行星可就空虛了。”總統的幕僚當中有人提出擔憂。
布隆伯格自信地說:“以目前敵軍的實力來看,隨非他們也學我們繞一個大弧線,否則就隻能按照常規做法,攻占‘埃吉爾’行星後才能進攻‘安德洛墨達’。而且部署‘埃吉爾’的艦隊可以比‘埃癸斯’的艦隊更快增援‘安德洛墨達’。”
在布隆伯格這些明智的國防軍高級將領眼中,以雙方當前的力量,都不可能成功地攻占對方的首都行星。它們不僅處於各自國境的腹地,雙方艦隊要經過漫長的飛行才能抵達,而且就算打下來,要防守並維持占領秩序兵力和後勤支持都超過了自各的能力。
所以,攻擊對手境內的行星,隻能采取步步為營、逐漸蠶食的方法,從邊境的行星入手,穩步攻占,再以戰領地為根據地,向對方境內擴大。像“秦始皇”計劃這種舍本逐末的大規模遠征,根本就是無視自己實力的狂妄行為。
布隆伯格的話還是起了作用,宋庭榮讚賞地點點頭,說:“五星上將的話非常有道理,就按照你提出的方案調整我軍的戰略部署吧。艦隊的調動,你跟列普寧將軍決定就行了,不必事事向我請示。”
“是,閣下。”
布隆伯格和列普寧異口同聲,口氣顯得相當高興。他們沒想到宋庭榮竟然如此慷慨大方地把軍權下放。
實際上,宋庭榮也自知在行軍布陣上,完全是外行。他無法像前任理查德?米爾豪斯那樣對那些複雜的艦隻配備、飛行路線了然於胸,難以勝任總統兼任國防軍總司令的職責。好在他的心胸還算寬廣,幹脆把軍務大權交給內行的國防部長。
對於法製體係完善嚴格的聯邦來說,軍權的下放並不會帶來什麼政治風險。即使大權在握的將軍們搞政變,把總統趕下台,民主的根基與享有憲法法律有力保障的政治製度,也會讓他們的野心難以得逞。這也正是宋庭榮安心放權的有力保障。不過,宋總統的外行與大方卻也讓萊昂納多?希金斯的“秦始皇”計劃得以實施,並進而來來災難性的後果。畢竟,信任也信對人,任對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國務會議結束後,部長們紛紛散去,隻有戴雨農和總統還留在會議室。
“你不該如此下放軍權。”戴雨農提醒道。
“我連戰列艦的艦橋和戰術指揮中心的職責都分不清,隻能信任將軍們了。”宋庭榮坦言,“再說了,權力給了,仗打不好,可就是他們失職了。你的齊隆小組在‘易’行星有什麼結果嗎?”
“我正想跟你彙報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