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謎之行星(1 / 3)

\t公元2918年4月18日,新羅馬帝國軍少校馮·薑子鉞正式接獲執政官汪澤仁的命令,率領一支由巡洋艦和科學考察船組成的特遣艦隊,前往英仙旋臂外側約一千五百光年的宇宙空間,執行所謂的“克麗奧帕特拉”行動,考察一顆受銀河係引力吸引的星際行星“易”。

\t這項武裝科考行動被新羅馬執政官汪澤仁高調宣布為探索傳說中的“安特內斯特”,因此,引起了英仙星際聯邦的高度關注。聯邦國防軍派出由準將尼古拉斯·沃爾芬森指揮、岡瑟·奧斯瓦爾德中校為參謀長的追蹤艦隊,前往追蹤並截擊薑子鉞指揮的帝國軍第九特遣艦隊。

\t於是,新羅馬帝國軍與英仙星際聯邦國防軍,在“易”星域發生了自2890年年底“馬丘比丘”星域大會戰以來最大的一次艦隊衝突。

\t當帝國軍特遣艦隊抵達星際行星“易”時,陷入占有兵力絕對優勢的聯邦追蹤艦隊出奇不意的包圍。在全軍麵臨覆滅的危急關頭中,薑子鉞臨危不懼,天才地利用阿庫別瑞引擎激發密集的超光速空間波動,引起空間風暴,吹散了聯邦軍嚴密的陣形,不費一槍便成功脫離對方的包圍。

\t在接下來五月份的一係列戰鬥中。帝國軍第九特遣艦隊在薑子鉞的指揮下,先後成功地發起第二次空間風暴,使出調虎離山之計,成功地摧毀了聯邦追蹤艦隊的一部分戰鬥艦隻和後勤補給艦隻。隨後,薑子鉞又利用對方喪失補給艦隻的弱點,利用綜合補給艦“奧林匹斯山”號詐降,引誘對方上當,再一次毀滅了聯邦追蹤艦隊近半的剩餘艦隻。

\t最終,屢遭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的對手重創和羞辱後,沃爾芬森準將和奧斯瓦爾德中校無奈地選擇了撤退,慘敗而歸。

\t這場由薑子鉞指揮的新羅馬軍邊境艦隊第九特遣艦隊以少勝多,戰勝數倍於己的戰役,被雙方一致稱作“易”星域衝突。

\t衝突的結果成就了薑子鉞的英名,他因此再度獲得代表新羅馬帝國最高榮譽的“黃金凱撒”勳章,並且得到更大的指揮權限。使薑子鉞在榮耀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又一步。隨著邊境艦隊根據執政官汪澤仁的指示,派往“易”星域的增援艦隊到達,薑子鉞旗下的巡洋艦總數達到了兩百二十一艘。由一個少校統領兩百多艘巡洋艦的現象,無論在新羅馬帝國還是在英仙星際聯邦都是少有的。

\t“易”星域衝突無疑成為新羅馬與英仙聯邦展開全麵戰爭的新契機。

\t無論是新羅馬的統治集團,還是英仙聯邦的政治精英,都企圖以此次衝突為理由擴大戰爭,借機謀取各自更大的利益。

\t處於新羅馬帝國權力金字塔頂峰的九大元老在做出增兵“易”星域的決定後,英仙星際聯邦國防軍在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的授意下,由國防部長埃裏克·馮·布隆伯格五星上將親自指揮的國防軍主力艦隊就分批出航,前往英仙旋臂星際之外,準備爭奪“易”星域的控製權。

\t星際行星因為被新羅馬帝國刻意渲染,而被與傳說中的“安特內斯特”聯係了起來。但在聯邦追蹤艦隊敗走之後,新羅馬的科學家登陸“易”行星進行實地勘探,卻發現了這顆來曆不明的星際行星具有奇特的結構,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t六月中旬在“易”行星表麵進行的全球人工表層地震,使所有參與考察的科學家和軍人感到吃驚不已。經過大型綜合科考船“規尺”九號上的DNA計算機“龍鳳呈祥”對人工地震的數據進行分析,人們進一步認識了“易”行星的奇特而又迷一樣的內部結構——這顆星際行星居然有一層“裝甲”!

\t除了以行星自轉軸兩極為圓心,半徑皆為四千千米的兩個極冠地區以外,行星的所有地方,在行星平均海拔以下一百米處,有一層厚度達到五十千米的未知物質。這種物質不但能吸收激光、聲波等的能量,還具有超乎想象的硬度,可以說是“鑽不透”、“打不穿”的裝甲。新羅馬帝國科學院院士、科考隊領隊烏爾夫·伯恩斯坦稱其為‘奇異物質’。

\t由於兩極極冠地區的地表之下並沒有這種“奇異物質”,所以人工地震的能量通過兩極極冠順利地深入到“奇異物質”之下的行星內部。從而使科學家們能看清這顆星際行星的內部構造。

\t無視那層“奇異物質”,“易”行星可以看成是放大一倍的地球,它擁有與地球幾乎一模一樣但規模更大的鐵核、界麵、地幔……隻是地幔之上的岩石板塊隻存在於兩極極冠地區,其他地方位於地幔之上便是那層神秘的分布極為均勻的“奇異物質”。

\t兩個極冠地區的板塊都非常零碎,活動極為劇烈,幾乎每一秒鍾都有強烈的地震和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看上去,“易”行星就像一個兩頭噴火的球形煙花。

\t盡管太空中的遙感表明,兩極極冠地區之外的行星表麵也非常崎嶇,山脈連綿、火山高聳、溝壑縱橫,但是通過對人工地震震波的合成圖像分析表明,這些山脈、火山、峽穀和深溝與行星內部並無直接聯係。兩極極冠地區以外的地形都不是行星內部地質運動造成的,火山全都是死火山——確切地說是“假火山”,並無與地幔相連的通道。

\t那複雜的行星地表就如同人工堆積,高山深穀都不像是地質運動的結果,更像是沙盤裏的手工產物。因此,除了兩個極冠地區之外,“易”行星的地表完全可以看成是堆積在那層“奇異物質”之上的沙盤!

\t還有一個令人稱奇的現象,便是行星的磁場兩極非常精準地與自轉軸兩極重疊!

\t伯恩斯坦認為,地表下那層“奇異物質”將行星內部的能量釋放限製在兩極地區,導致了整個星球如此特殊的結構。

\t但是關於那層“奇異物質”的成分、結構,科學家們卻一無所知。人類現有的工具均無法從它上麵取下樣本,也無法用光譜分析來判斷它由哪些元素構成,因為所有波段的輻射都被它完全吸收。根據行星的引力、運行軌道和速度等一係列天文特征推算出來的“易”行星質量,與分析人工地震探測到的所有已知物質得出的行星質量對比,科學家發現後者隻有前者的十分之九。也就是說屬於未知的“奇異物質”質量占到“易”行星總質量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