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審判活佛(1)(3 / 3)

這件事情本來就傳得沸沸揚揚,人們議論紛紛,現在拉藏汗把它搬到 台麵上了,這樣一來,眾位僧人也就沒話說了,連他們也不明白這位年輕的活佛到底在想什麼,作為萬眾景仰的活佛,不肯受戒是什麼意思?

但是忠實的寺僧們依舊是不認同拉藏汗的觀點,活佛行為是有些錯失,但他實實在在是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拉藏汗眼見人們都反對自己,沒有辦法,隻好作罷。

拉藏汗當然不會那麼容易死心,他又給康熙寫了封奏折,再次說倉央嘉措是個假達賴。

康熙皇帝心知肚明,拉藏汗的那點心思,他怎麼會猜不透,隻是此時的西藏是一塊是非之地,凡事都要謹慎,稍有差池,便會有血光之災。現在朝廷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和養精蓄銳,而不是再起刀兵。

而且假活佛這事件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不能妄加苟同,不能倉促決斷,得想一個萬全之策才成。

想了半天,康熙決定派兩個欽差前去調查一下。

皇帝的兩位特使恰納喇嘛和阿南卡到達拉薩的時候,桑傑嘉措已經被處決了,此時的拉薩城中,一片混亂。

恰納喇嘛非常清楚,桑傑嘉措一死,西藏的大權就完全掌握在拉藏汗的手裏了。這個一生被人誤解不斷的人,卻死得那麼默默無聞,恰納喇嘛有些為他叫屈。於是他在拉藏汗麵前表現得非常不高興,一見麵就質問拉藏汗:為什麼擅自將桑傑嘉措執行死刑?經過皇帝同意了嗎?

拉藏汗慌了,隻好說是手底下的人為了報仇才把桑傑嘉措處死的。

並表示:如果聖上認為不當,甘願受罰。

恰納和阿南卡也還聽到了一些另外的說法。有的說拉藏汗在六月間以三路大軍奪取了拉薩,桑傑嘉措逃往貢嘎,被殺於久壟。有的說桑傑嘉措在被捕的當天就被處死了,而拉藏汗確實並不知情。有的說是拉藏汗假借達賴的名義讓桑傑嘉措投降之後,卻沒有保住他的性命;在這之前桑傑嘉措是住在拉薩的宅第中的,拉藏汗率兵攻打他的住宅,他逃到城外的一個堡寨中固守,當時,是達賴向他下了投降的命令。

各種傳言不盡相同,也無法弄清事實的真相。事實的真相隻是,桑傑嘉措確實被殺了,這已是無可挽回的事實。他們也毫不懷疑,雙方在多年的爭鬥中相互使用過暴力和陰謀。他們在這兒也問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兩位使臣雖然拜望了六世達賴,觀察了數日,卻是一無所獲,隻好帶著疑慮和頹喪,返回了京城。將情況寫成奏章,上報康熙皇帝。

奏章上麵寫著“不知是不是五世達賴的化身,但確有圓滿聖體之法相”。

這是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兩位使臣也不糊塗,知道這事兒不好處理,就把球踢給了皇帝。

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雄才大略,被後世人成為“聖人可汗”傳說他“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

康熙皇帝也不含糊,他從8歲即位,14歲親政,當時親政叫“禦門聽政”。什麼叫禦門聽政呢?就是皇帝親自主持朝廷會議,議商和決定軍國大事。禦門聽政在乾清門前,參加禦門聽政的主要是:九卿六部的尚書和左都禦使、通政使、大理寺卿、還有大學士、起居注官。

什麼時候開始呢?就是早上晨時開始(晨時是八點),每天早上晨時開始與大臣們討論奏報,議商一些軍國的大事,無論寒暑無一例外。

他早已經知道了桑傑嘉措被處死的消息,對於桑傑嘉措的失敗並不感到惋惜。因為拉藏汗比桑傑嘉措更加聽自己的話,最起碼表麵上看是如此。桑傑嘉措獨斷專行,死不足惜,隻要能讓天下安寧,犧牲一個小小的桑傑嘉措又有何妨。現在,擺在眼前的隻有一個問題,就是對這個六世達賴喇嘛應該如何處置。

這確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事實上,康熙對這個年輕的活佛並沒有敵意。一方麵,這個任性胡為、我行我素的年輕人對自己構不成威脅;另一方麵,他跟自己一樣,在一方稱王,他完全明白在這種位置上的孤寂和痛苦,特別是沒有權利和自由,從這點來說,他是值得同情的。

康熙皇帝考慮:拉藏汗所奏請的“廢第巴所立假達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倉央嘉措即使是所謂的假達賴,也畢竟有著達賴喇嘛的名號。如果就此將他廢掉,很可能會引起藏族人的不滿和蒙古人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