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審判活佛(1)(2 / 3)

傳召大會是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由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於公元1409年創立。第一次傳召大會是在西藏的大昭寺舉行的,後來便形成了在大昭寺舉行傳召大會的慣例。

喀巴大師出生於今天青海省湟水河畔塔爾寺所在地,法名洛桑紮巴。七歲進入夏瓊寺剃度為僧,十六歲入藏修行,刻苦學習顯密二宗,最後在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基礎上,創立了守戒律、重修行的格魯派。

公元1408年,宗喀巴決心效仿佛祖釋迦牟尼在拉薩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法會。宗喀巴在當時西藏掌握的帕竹政權支持之下,於公元1409年的藏曆正月在拉薩成功發起了一個大型的祈願法會。

當年,從各地來到拉薩參加法會的僧人有一萬多人。這次法會後,宗喀巴又在帕竹地方政權的支持下,建立了甘丹寺。甘丹寺的建立,標誌著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誕生。

17世紀40年代後期,五世達賴在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的支持下,建立了甘丹頗章政權。到這個時候,傳召大會的規模、內容、程式也開始逐漸固定下來。

大會期間,傳召最重要的活動是誦經和辯經。佛教認為,大規模的誦經祈願活動可以給世間帶來安寧和平,可以為眾生謀得福祉。傳召期間,每天有六次經會。在這期間,香客們會將布施奉上。另外,在大法會期間,會通過辯經來評定“拉然巴”格西地位。二月的時候,傳小召時再評定“嗟然巴”格西。

所謂“拉然巴”是指博學高明之士,“嗟然巴”是指卓越高明的學者。

格西則是善知識或者良師益友的意思。

在整個傳大召期間,有四次較大的活動:15日夜裏,在大昭寺和四周八廓街上陳列酥油花、酥油燈,通宵達旦地歌舞慶祝。這天白天,各寺廟的喇嘛和民間藝人,用酥油捏成各式各樣的燈架,將事先做好的五彩繽紛的花燈掛在街道上。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幕降臨,街道裏花架上陳列五顏六色的酥油花、酥油燈點燃後,閃閃爍爍,一片輝煌。花燈上有五彩油塑的花卉,還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和飛禽走獸。

僧人和民間藝術家用酥油製作出多彩多姿的酥油花盤及各種姿態的供奉天女。神話故事中的場麵、人物和景象,有的成屏連片,像立體連環畫一樣。

此外,還有木偶表演。人們徜徉在燈海之中。這就是四大佛節之一的花燈節。據說這一佛節是根據佛經上所說釋迦牟尼1月15日降生時,有各方神靈向他貢獻各種供果的故事而定的。

22日舉行“魯波安營”儀式,由500名貴族家丁化裝的古代蒙裝騎士,在魯波廣場接受檢閱。

23日,在拉薩北郊的紮希廣場,對化裝的古代蒙裝騎士舉行點兵儀式。

24日為法會結束日,要舉行送鬼儀式,藏語叫“默朗道嘉”,即燃燒幹草,同時鳴槍放炮,以示驅逐災禍和邪魔。法會結束後,從1月25日到27日。還要舉行三天體育比賽,主要是賽馬、摔跤、跑馬射箭、賽跑等。

在法會期間,由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以及王公、貴族、活佛、土司等選派人員齋茶、供養與會僧眾,並向三大寺發放布施。在幾百年之後的1986年,藏曆火虎年一月十五日,班禪大師在拉薩主持祈禱大法會,向10餘萬名僧俗和群眾講經傳法、講述關於釋迦牟尼宿世行傳的《三十四本生傳》。自治區領導親臨會場觀看法會盛況,並為僧眾發放布施、齋茶和齋食。藏曆4月被稱為“薩嘎達瓦”,是宗教活動最集中的一個月。據傳藏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喇嘛教紀念佛祖擇迦牟尼誕生、圓寂、成佛和文成公主進藏的日子。所以,這天是整個薩嘎達瓦節的高潮。

而這一次由拉藏汗一手策劃的傳召大會,則顯得很不尋常。這一次沒有向往日一樣講經誦法,也沒有評定格西。隻是將格魯派三大寺高僧都給“請”了來。然後,拉藏汗就露出了自己的虎狼本性:廢黜活佛倉央嘉措的名號。

此言一出,大堂裏仿佛炸開了鍋,你也太膽大了,連活佛的主意都敢打!不怕天怒人怨嗎?眾位僧人問道:

“倉央嘉措何罪之有?”

拉藏汗自有他的對策:

“倉央嘉措前幾年本來就應該受比丘戒,為什麼推辭?為什麼又要將以前所受的戒體廢掉?哪裏有活佛這樣做的?這種不遵守教規的人,能當我們的活佛嗎?”

拉藏汗是抓住了倉央嘉措這一驚世駭俗的舉動,在這裏發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