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雪壓青鬆--在外交部“奪權”前後(4)(1 / 3)

8月7日晚,因武漢事件受傷的王力(與謝富治同日返京)拖著傷腿“召見”外交部“革命造反聯絡站”代表,聽取他們關於外交部運動情況的“彙報”。對陳毅問題一直耿耿於懷的造反派代表,憑著他們的“直覺”,感到同這位中央文革大員談話十分入味、投機,便將其想法和不滿等,一股腦兒地和盤托出:

我們認為,陳毅是外事口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根據其“三反”言行,屬於敵我矛盾;我們的口號是:“誓與陳毅血戰到底!”有關對陳毅問題的看法,我們多次與總理談過,但現在外交部運動阻力仍很大。……

這時,王力插話:“外交部運動阻力大?(輕蔑地):外交唬人嘛,別人不能幹,了不起,把它神秘化,隻有少數專家才能幹。你這外交就這麼難?紅衛兵就不能幹外交?有人說你們方向、路線錯了,那陳毅的方向、路線倒對了?”

當“彙報”到現外交部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沒有真正打倒,業務工作還是由原來的班子抓時,王力突然發出一連串的提問:

“你們1月份奪權,奪了多少權?‘業務監督’權有多少?能‘監督’得了嗎?部黨委班子沒有動吧?革命不動班子?這麼大的革命,班子不動還行?為什麼不能動一動班子?……總理不是講過‘老、中、青’‘三結合’嗎?為什麼外交部班子不可以搞‘三結合’?”

造反派回答:“有人批評外交部奪權過頭,說業務大權是中央的……”

王力(異常激動地):“這話不對!革命和業務不能分開嘛!我看你們現在沒有真正掌握實權,有點實權才有威風。現外交部還是原班人馬,原封未動。那麼‘文明’啊?這是幹革命!(幹外交)不一定是原來的‘長’,誰站出來革命、誰合適就誰幹。對那些不革命的、不擁護主席革命路線的,不管他什麼級別、什麼資曆,什麼‘長’,統統打倒!有人不讚成‘打倒劉(少奇)、鄧(小平)、陳(毅)’的口號,為什麼不能喊?文化大革命都一年多了,外交部竟出現這類怪現象,令人深思。”

當談到陳毅“問題”時,王力認為:“陳毅應該到群眾中來接受批判。群眾呼一呼口號有什麼錯誤?揪陳毅大方向當然對,為什麼不可以揪?他犯了錯誤,又不到群眾中來接受批判、接受檢查,就是可以揪……方法問題是次要的,不要把人家方法上的問題誇大上綱,說的那麼嚴重!”

最後,造反派還十分抱屈地提到,造反派在內部“整風”中檢查了對總理問題上的錯誤,但有些同誌感到“壓抑”;“聯絡站”成立半年,“整風”就用了3個月,“檢查”了好幾次……

王力不以為然地說:“‘整風’應長革命派的誌氣,把毛病去掉;但不能磨掉銳氣。你們有多少好檢查的?他們的問題那麼嚴重,他們檢查了多少?……你們有什麼過火?我看沒有什麼過火的地方。文革小組對革命派總是支持的!革命不能半途而廢,堅決支持你們,將革命進行到底!”

以上,就是為後人謔稱之“王八七”講話的主要內容。對於幾個月來一直感到“壓抑”的造反派來說,這番講話不啻是一針“強心劑”,那刺激效應可想而知。在造反派眼裏,王力不僅是中央文革的重要成員,且是剛剛在武漢“七·二○”事件中光榮負傷、凱旋的一位英雄!這時候,即便是頭腦再遲鈍的人,也不會忽略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王力在武漢事件中可以“代表中央”全權處理一切問題,那為什麼不可以在外事口運動方麵“代表中央”說話?至於王力講話中的許多觀點與周總理曆來的講話大相徑庭,甚至露骨地批駁了總理的一些看法,這再次證明總理和中央文革在對造反派態度上的格格不入,證明外事口運動的“阻力”全都來自於總理!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百忙中的周恩來開始連續出席外事部門的“批陳”會議。他親自到會的行動,不僅是履行過去的諾言,也是以“陪鬥”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老戰友陳毅,防止發生意外。由於外事口單位多,有時一周內要安排好幾場“批判會”,總理實在抽不出身來,他就委托中央政治局常委、副總理李富春代他出席會議;並派出自己的秘書和衛士長一同前往,以便隨時了解、掌握情況。在此之前,總理還就會議的具體形式、方法等同造反派訂下“約法三章”,即:“批判會”要以小會為主;會上不許喊“打倒”口號、掛“打倒”標語;不許有任何侮辱人格的舉動,如搞變相武鬥、揪人等……對這些,造反派都當麵答應了。然而,從第一次“批判會”開始,造反派就出爾反爾,自食其言;導演了一出出撕毀協議的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