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華羅庚
出生地:江蘇省金壇縣
生卒年:1910-1985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華羅庚脫穎而出,飲譽海外,培養青年,造福祖國,這就是這位傳奇式數學家所走的道路。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人去攀登科學高峰。
華羅庚於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1924年從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年僅14歲的華羅庚便在父親經營的小雜貨鋪裏當夥計。他的中學老師王維克很欣賞他的數學才華,鼓勵他繼續自學數學。19歲那年,華羅庚突然染上傷寒,此後在腿部留下了殘疾。
在病痛和貧困麵前,華羅庚沒有失望,反而更加迷戀數學,他四處尋找數學書自修。在那個小鎮上隻有三本數學書可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以及一本50頁的微積分。他貪婪地把它們讀得爛透,並嚐試寫些論文,投寄到《科學》、《學藝》等刊物發表。1929年華羅庚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Sturm氏定理之研究”(《科學》第14卷第4期)。1930年12月他又在《科學》第15卷第2期上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文中指出,蘇家駒的解法中把一個13階行列式算錯了。
這後一篇論文引起了清華大學數學係的重視,係主任熊慶來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1931年,華羅庚經他的同鄉唐培經教員引薦,被破例錄用為清華大學數學係的圖書管理員,這為他的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到一年半的光景,華羅庚旁聽了數學係的全部課程,打下了堅實的現代數學基礎。在楊武之教授(楊振寧之父)指導下,兩年之中,華羅庚寫出了一批很有質量的數論論文。憑借他的天賦和雄厚的學力,1933年,華羅庚被清華大學破格聘為助教。一個鄉間來的青年人,隻有初中文憑,居然能登上中國最高學府的講台,這簡直是一個奇跡。
1934-1936年,華羅庚在楊武之等教授的關心下,深入研究數論,他閱讀了許多當時國際上數論權威的著作,寫出了20餘篇高質量的論文,多數發表在國外的數學雜誌上。1935-1936年,美國數學家維納和法國數學家阿達瑪相繼來華講學,華羅庚認真地聽了他們的講課。維納對華羅庚尤為器重,把華羅庚推薦給當時世界最負盛名的數學家之一:英國的哈代。並由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資助上劍橋大學專攻解析數論。1936年,年僅26歲的華羅庚離別家中的妻子與兩個孩子,作為訪問學者來到英國,初步領略到這個世界數學中心的學術生活。剛到劍橋時,哈代就預言,“華在兩年內可望得到學位”。數論是劍橋大學的強項。在劍橋的兩年中,華羅庚發表了10多篇數論方麵的論文。每一篇都可作為博士學位論文。但因為學費昂貴,他始終未正式注冊讀學位。直到1980年,華羅庚才在法國南錫大學第一次接受榮譽博士學位。後來又獲香港中文大學(1983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1984年)榮譽博士學位。
1938年,華羅庚風塵仆仆回到祖國,在昆明的西南聯大任教。由於數學係主任楊武之的提攜,華羅庚從教員越過講師、副教授,直升為正教授。抗戰期間,生活非常困苦,華羅庚來到西南聯大時,連一間房子也找不到,還是著名詩人聞一多將住所騰出一間房子讓華羅庚一家六口居住。兩位文化名人住在僅有一簾之隔的兩間陋室裏。他們之間建立了篤深的友誼。1944年,聞一多在昆明街頭掛起“聞一多治印”的招牌,以刻印貼補生計,可見當時教授生活之清苦。1946年2月到5月,華羅庚應蘇聯科學院和對外文化協會邀請。到蘇聯做學術訪問,會見了維諾格拉朵夫和林尼克等著名學者。1946年秋,華羅庚遠渡重洋,來到世界最著名的數學中心——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隨即又被聘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在這段時間內,華羅庚除研究數論之外,還涉足“有限域上的方程論”、“典型群”、“域論”等學科,碩果累累。
1950年,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生活待遇,舉家返回祖國,從此便將全副精力投身於祖國建設。首先重組中國數學會,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分別擔任了理事長和所長職務,把工作的重點轉到培養青年數學家與發展中國數學事業上來。在數學所的工作中,他組建了多個學科的研究室,撰寫了《數論導引》、《典型群》(與萬哲先合作)和《多複變函數論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等著作,帶領青年人開創新的研究領域,並親自給他們講課,指導他們修改論文和論著。1958年,中國科技大學創辦後,他先後擔任了數學係主任、副校長,並寫了《高等數學引論》第一卷、《從單位圓談起》等著作,為培養青年人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