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會讓朱由檢從安心轉為驚恐呢?毛文龍,字鎮南,浙江仁和人(今浙江省杭州),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設軍鎮皮島。皮島(今海洋島)又稱東江,位於大海中,東西十五裏,南北十裏,不生草木,遠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麵八十裏即抵後金界,其東北海為朝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牽製後金。當時明朝朝廷也認為:“毛文龍滅奴雖不足,牽奴則有餘。”袁崇煥以十二罪私自動用尚方寶劍斬殺了毛文龍,的確是有故意專擅的意思,他想要絕對的大權來支配軍隊,重新管轄,但是,毛文龍不服管,這讓袁崇煥很是惱火。朱由檢雖然給了他尚方寶劍,讓他便宜行事,但毛文龍不在袁崇煥的正式管轄內,且同樣擁有尚方寶劍。同樣擁有尚方寶劍的兩個人,誰該斬誰呢?袁崇煥殺毛文龍所列舉的十二條大罪,細細分析來都不怎麼靠得住。比如一條是餉銀索取過多,侵盜軍糧,而實際上他殺了毛文龍後才發現要鎮守東江,餉銀不多根本不可能(“崇煥雖誅文龍,慮其部下為變,增餉銀至十八萬”)。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使得毛文龍的部下大多心生憤恨,朝廷官員也頗多異議。皮島失去了主帥,軍心不穩,越發不聽管製,以至於後來有將領叛出。袁崇煥為了重新調整皮島軍隊,統一管理,便上奏朱由檢說:“東江一鎮,牽製所必資。今定兩協,馬軍十營,步軍五,歲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袁崇煥減少兵力卻大量增加餉銀的要求終於引起了朱由檢的猜忌。本來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已經讓朱由檢驚駭袁崇煥過分的自作主張了,隻是因為毛文龍已死,自己要依靠袁崇煥,追究責任也無益,所以隻好“優旨褒答”,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但是,現在袁崇煥竟然“兵減餉增”,毛文龍在的時候兵力沒減也沒有敢向朝廷伸手要那麼多餉銀,你袁崇煥什麼意思?猜忌歸猜忌,籠絡還是要籠絡。朱由檢又一次讓步,“特如其請”。毛文龍死後三個月,後全軍隊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當即派了大將守衛安撫。朱由檢聽說袁崇煥的大將到了薊州,心裏十分高興,趕緊“溫旨褒勉,發帑金犒將士,令盡統諸道援軍”。朱由檢對袁崇煥的倚重簡直到了極致,袁崇煥的大將一派到薊州,他就讓這些人統領了各道援軍,再一次增強了袁崇煥的兵力。朱由檢這麼倚重的袁崇煥究竟有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