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名字中的“元”字本是今川義元所賜,所以離開今川後的元康,於永祿六年(1563年)七月改名家康。永祿九年,家康把姓氏由鬆平改為祖先的姓氏——德川。
與信長結盟,引起了今川氏真的不滿,最終二人反目成仇。當家康和今川氏真對陣時,不料又受到“一向宗”叛徒的侵擾,為首的叛徒是本多正信、正純父子,他們擁有不可小覷的勢力,為了平定他們,家康著實費了一番工夫。清理了門戶之後,家康就開始著手收回過去失去的領土三河,這期間,家康不斷地和氏真爭戰,終於在永祿十一年(1568年),與甲斐的武田信玄聯合把氏真趕出了三河,氏真最後逃到了伊豆(位於今靜岡縣)。結果信玄統領了駿河,家康占領了遠江(位於今靜岡縣)。家康打算在濱鬆建一座城,又在元龜元年(1570年)遷到了濱鬆。
同年6月,織田信長發兵近江(位於今滋賀縣),家康出兵支援,緊接著家康又打敗了淺井長政及朝倉義景,這一係列的戰役搞得家康來不及喘息。兩年後,即元龜三年(1572年)十二月,武田信玄前往京都,途中經過家康所統領的遠江時,乘家康不備偷襲,把家康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這就是著名的“三方原會戰”。不過家康不久就收複了失去的領地,因為信玄不久就病死陣中了。
天正元年(1573年),武田信玄去世,那時候小田原的北條氏康也已去世。而另一位比較強大的諸侯——越後的上杉謙信則在天正六年(1578年)病故了。家康的理想是統一日本,而在這條漫長的路上,他的敵人一個個地病故或者戰死,似乎上天注定統一日本的重任就要由家康來完成。
武田信玄過世後,武田勝賴繼承了他的家業。沒過多久,勝賴就領兵來犯家康的領地長筱(位於今愛知縣)。多虧了信長的支援,家康得以守住了領地,但是他再也不敢對勝賴掉以輕心了。
家康已37歲了,這麼多年他很少有時間和自己的妻兒相處,但是就在這戰亂歲月裏,家康還是迎來了他的次子秀康的降生。
此時的家康已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武將,手下也不乏能征善戰的勇將,當時,他手下的要員包括酒井忠次、大久保忠世、大久保彥左衛門、本多忠勝、井伊直政、神原康政、平岩親吉、本多作左衛門、鳥居元忠、天野三郎兵衛、奧平信昌等,個個都對家康誓死效忠,然而統一日本的大業卻遲遲無法實現。家康焦急萬分,覺得自己如果甘於當一個小國主人,不但愧對自己,更無顏麵對眾多家臣。
家康私下比較了一下自己的部屬和信長的部屬,發現自己的部屬要優秀得多。雖然信長的部下裏也不乏能人,如佐久間信盛、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河尻秀隆、池田信輝、明智光秀、攏川一益、羽柴秀吉等,但比起自己還是稍遜一籌,可統一大業的實現還是遙遙無期。想著想著,家康的心裏湧起難言的孤寂,正自徘徊迷茫的時候,母親的教誨又在耳畔響起:“不可操之過急,不可為困難所屈,克服了艱難,幸福就會來臨的。”於是他又咬咬牙,挺起胸膛振作起來。
秋末,家康再次與勝賴對峙,這一次是在三河的橫須賀,讓家康感到高興的是,祖洞和尚竟意外地出現在家康麵前。家康笑著說道:“啊!祖洞和尚,真高興能看到你,自從在大樹寺分手,至今不知道已經過了多少個年頭了!”
祖洞和尚屈指算了算,說:“差不多有十七八年了吧!”
家康再次為當年的救命之恩向和尚致謝,感慨地說道:“真快呀!當時若非和尚鼎力相助,險些就喪生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