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吉等人失望地返回三河。元康送他們上路,不料就在到達安倍川畔時,竟有意外收獲:元康的母親被找到了。“我母親還好吧?”元康問道。

“是的,聽說是在尾張一帶。”

“那太好了!”元康又驚又喜,立刻寫一封信托付忠吉,“請你把這封信轉交給我的母親。現在我還沒辦法去看她,請你代我向她老人家請安。”說著元康深深歎了一口氣,“什麼時候才能再見麵呢?”

“義元公不久就要從尾張發兵到京都,打頭陣的八成還是我們,到時候就可以見麵了,讓我們耐心等待吧!”

元康和忠吉等人揮手作別,目送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河的那邊,心中也開始期待發兵京都的日子快點到來吧。

收複家園

得知母親的下落,元康又在1559年迎來了一件喜事,築山殿生下一個兒子,元康以自己的乳名竹千代作孩子的乳名,他就是後來的信康。

永祿三年(1560年),義元開始發兵京都,那一年元康19歲。為了解決後顧之憂,發兵前今川義元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小田原的北條氏康結成了同盟,五月中旬的一天,今川率領駿河、遠江、三河的大軍向京都進兵。元康早在第一次參戰時就曾立下大功,前些時候又在今川軍固守尾張大高城而糧餉不繼時,巧妙地避開織田軍的耳目,完成了運糧任務,將今川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所以此次出征,今川自然少不了命令他參戰。

元康智勇雙全,而且他的部下也都是有才華的將領,除了忠吉和作左衛門外,像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石川數正、神原康政等名將也都在他麾下效力,所以對於像往常一樣出任先鋒,元康心中自信滿滿,便率領部眾直撲織田丸根的山寨。不過除了信心十足外,能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母親也讓元康越發鬥誌昂揚。

當時他母親住在尾張,被人們稱為“傳通院夫人”或“於大方”。到了尾張,元康便迫不及待地悄悄潛至母親住處,看到母親孤單的身影,元康哽咽地叫道:“啊,母親!”說罷就伏在母親的膝上喜極而泣。

元康的母親乍然見到英姿勃勃的元康,母子連心的默契讓她認出這就是自己闊別16年的兒子,不禁一遍遍叫著元康的乳名,難以置信地說道:“啊,真的是竹千代嗎?已經長大成人了!”老夫人用力地摟緊他,說,“我多麼盼望你快點成長,早日回去當三河的主人,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

元康信誓旦旦地說道:“母親請放心,過不多久了,”他揚起雙眉說,“我就要讓今川以及織田、武田、北條等人都向我俯首稱臣。”

老夫人欣慰地說:“說得好,這樣才能告慰你父親和祖父的在天之靈。”

兩人在屋裏說著話,外麵已經是一片喧囂混亂。母子倆透過籬笆圍牆,看到很多百姓推著滿載行李的車子在趕路,這些都是因為戰事將起,人們紛紛逃亡到其他地方去躲避戰亂。百姓們走走停停,氣喘籲籲,汗流浹背,曆盡千辛,終於將滿負行李和家具的車推上了坡路。

母親突然問道:“竹千代,看到沒有?”

“看到了,這些人看情形已經爬上去了。”元康答道。

母親語重心長地說道:“不錯,人的一生就像是背著很重的行李趕路。路途雖然遙遠,但決不可操之過急,更不可半途而廢,遇到任何困難都要想盡辦法去克服,這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