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順利地返回故鄉,當了岡崎城的主人,可是元康卻心有顧忌,因為他不知道織田信長會以何種態度對待他。此外,武田信玄、北條氏康及越後(位於今新瀉縣)的上杉謙信等諸侯,想必也在伺機而動,絕不會置身事外。為了爭取主動,元康向逃回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之子)建議連手攻打信長,但氏真膽小怕事,畏畏縮縮不敢答應。元康無奈隻好召集家臣們商議:“氏真已經不能指望了,而信長毫無疑問會攻過來,我們該怎麼辦?”眾人紛紛出謀劃策,大多和元康的想法不謀而合。
本多忠勝說:“先下手為強,與其觀望,不如采取主動。”
神原康政表示讚同:“對,好不容易進了岡崎城,要是再有變故多可惜!”
元康點點頭說:“求人不如求己,我們隻有靠自己的力量來守衛三河國了。”言畢立即召集軍隊,整裝待發。
信長原以為今川義元一死,元康軍就自然潰散,元康的反擊大大出乎信長的意料。信長思慮再三,認為現在去和勇不可當的元康對陣勝算不大,於是遣使求和:“天下戰亂頻繁,百姓民不聊生,願與你停止幹戈,結為同盟。”
酒井忠次聞言立表讚同,他說:“這是求之不得的事,應立即答應。如果我們向他求和,也許是恥辱,現在既然是他們來求和,就不是恥辱了。”酒井忠次的話得到了其他人的讚同。
就在眾人快要達成一致的時候,有一位老臣上前說道:“這件事還得慎重考慮,”大家一聽此話,都靜下來聽他分析,他說,“三河一直與今川友好,與織田為敵。如今卻想背叛今川,與信長結盟,需要考慮清楚。另外,主君和許多家臣的親眷都留在駿府,和信長結盟,一旦泄露出去,我們的親人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還望主君三思。”元康心中也擔心妻子築山殿、兒子信康及許多家臣的生命安危,不過一時還是沒有做聲。其他人有的讚成,有的反對,彼此激烈地爭辯起來。
元康靜聽了一陣子,終於下決心開口說道:“我決定和信長修好。”所有人都安靜下來,紛紛看向元康,等待他給出的理由,元康繼續說,“大家想想看,國家動亂已久,百姓顛沛流離,生活困苦,為了讓國家太平,百姓生活穩定,我隻能與信長修好,就顧不得妻兒的安危了。”
眾人聽了元康的話都默不做聲,與信長修好的決定也不再有人反對。元康先修書一封給駿河的大原和尚,請他代為照顧妻兒和家臣,然後立刻前往尾張的清洲城去會見信長,談判結盟的事宜。
元康一到,信長就迎上前來,誠懇地說道:“請助我一臂之力。”
元康也很有誠意地說道:“好,為了天下,我願助你。”
永祿五年(1562年)一月,元康21歲,與信長簽訂了和平條約。
當時,信長的家臣中有一位相貌奇特、目光敏銳的年輕武士引起了元康的注意,元康斷定他將來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此人就是羽柴秀吉。信長死後,他趁亂統一了日本。他曾官至太政大臣,天皇賜姓豐臣,因此史稱豐臣秀吉。
壯誌雄心
與信長結盟後,元康的妻兒家臣都在大原和尚的幫助下回到了岡崎。元康也開始變得忙碌起來,每天大大小小的戰役累得他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