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母親的意思我明白了。”元康對母親的這番話感悟很深,他把母親的教誨當成座右銘,後來成為每個日本人都能倒背如流的德川家康的名言:
人的一生有如負重致遠,不可急躁。以不自由為常事,則不覺不足。心生欲望時,應回顧貧困之日。
心懷寬恕,視怒如敵,則能無事長久。隻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責人不如責己。不及勝於過之。
長路漫漫,元康深知自己任重而道遠,和母親短暫團聚之後,元康依依不舍地拜別母親,繼續踏上征途。向西行沒過多久,元康便收到今川義元的大軍已抵達桶狹間(位於今愛知縣)的消息,不過報信的使者還帶來一個更重要的消息,那就是今川已經死於信長之手。當元康攻陷丸根的山寨進入大高城時,今川義元已死在了桶狹間的大本營中。
元康聞言大怒,高聲對使者咆哮說:“你在胡說些什麼?今川公怎麼可能死在信長的手中?”麵對元康的震怒,戰戰兢兢的使者再三說明那是事實,可元康卻懷疑那是織田在散播謠言,想要打擊己方的士氣,所以不予理會。
但不久忠吉也慌慌張張地向元康報告說:“義元公陣亡了。據說是在為攻陷丸根山寨所舉行的慶功宴上遭了毒手。”元康這才正視此事,陷入沉思。如今元康軍已經陷入了危機之中,如果這樣延誤下去,勢必被乘勝追擊的織田軍所包圍。於是元康果斷地決定放棄辛苦打下的大高城,很多人都為他惋惜,不過沒過多久,事實就證明了元康的決定是對的,織田的大軍果然隨後就到了。
雖然元康當機立斷,最後還是被織田的大軍趕上了,元康的軍隊雖然奮勇應戰,可畢竟寡不敵眾,逐漸被敵軍衝散,到後來竟然隻剩下17個人。敗局已定,元康縱使再英勇頑強,也難挽頹勢。
元康下定決心,寧可戰死也不當俘虜,他當俘虜早就當夠了。他邊戰邊逃,最後逃進了大樹寺,蜂擁而來的敵兵刹那間就把全寺包圍得水泄不通。住持登譽上人聞訊趕來:“這不是竹千代嗎?讓老衲助你一臂之力。”
元康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高興地喊道:“上人!”
“放心吧!本寺的和尚身手不凡,足可以一當十。”登譽上人自豪地對元康說,然後又高聲喚道,“祖洞和尚!祖洞和尚!”
祖洞和尚應聲而來,元康一見便心中暗自叫了一聲好,隻見這祖洞和尚身高六尺有餘,法衣卷起,顯得威武有力,英勇不凡,他還邊走邊喊道:“別擔心!一個敵人也逃不走!”祖洞和尚的後麵還跟著五六十名手持武器的僧人,個個都人高馬大,身手不凡。元康和部下聽了兩位和尚的話都為之精神一振。眾人拚命廝殺了一陣子,將織田軍殺得落荒而逃,潰不成軍。
大家乘勝追擊,喊道:“追啊!不能讓他們逃!”眾人奮力追趕,突然有人高聲喊著:“到岡崎城去!”大家紛紛響應,也跟著喊道:“到岡崎去!到岡崎去!”一邊喊著,一邊奔向不遠處的岡崎城。到了岡崎,才發現今川軍早已棄城而逃,一個人也不剩,隻有晨曦愈加燦爛,堅定了眾人對前途的信心。
“太好了!”元康雀躍著奔入城內,這是他朝思暮想的家園,終於在父親去世11年後,正式回到了這個本該屬於他的地方,他們又跳又叫,高興地相擁在一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元康由衷地表達了對登譽上人和祖洞和尚的救命之恩。祖洞和尚當年用來當武器的門閂,至今仍在寺內被妥善地保存著,成了大樹寺的“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