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在宮裏做事,規矩更多。譬如斟茶、倒水、擺膳、遞東西這類尋常小事,瞧著簡單,做起來也不容易。首先是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再是不能捧在腦袋前麵,必須把東西捧在身子前麵,同時還得稍稍側一下身子。再如侍候主子穿衣服,首先得按季節與主子的喜好,預先將衣服準備好;再是主子的胳膊腿不能隨著下人的意思動,一切都得遷就主子,要讓他在穿衣服的時候一點兒不感到別扭。清代宮廷中有了旱煙與水煙,無論皇帝還是後妃,吸煙的很多。太監在服侍的時候,得跪在地上,把仙鶴腿水煙袋握緊了,捧在手裏,隨時裝煙,吹紙媒子,而且得掌握好點火的時機。天長日久,不待主子吩咐,隻需一個眼色,太監就會把煙袋遞上去。如果陪主子在宮裏隨便走走,除了左右有兩名太監攙扶外,其餘的人要跟在身後,捧著應該攜帶的東西。如果主子是坐轎出去,抬轎的、扶轎杆的、隨轎的都有一定的步伐,不能快不能慢,起轎、落轎都必須小心謹慎。
正因為宮裏的規矩太多,準備補進宮去的太監臨進宮前都要演禮,先弄明白怎麼跪、怎麼磕頭、怎麼回話,千叮嚀萬囑咐,下跪的時候,袍子不能褶在腿底下;上邊問話的時候,如何抬頭,抬起頭來眼睛看哪裏,如此等等。到了宮裏以後,要跟師傅從頭學起。但那些身為師傅的老太監很少指點,他隻是做,一切要靠小太監們自己仔細看,仔細琢磨,然後反複演練。清末權閹小德張曾經回憶說,太監是侍候人的人,應該比被侍候的人多出三招。小德張曾給慈禧太後掌管“八寶”,稱“八寶總管”。西太後喜歡寫“福”字,一高興就寫。小德張揣摩她的心理,隨時準備著,隻要一說寫,立時就預備好。西太後有時候也看點兒書,看過之後還喜歡與人談論。小德張對此十分留心,隻要是太後看過的,他都要看一遍,尤其是把太後正看的幾頁記熟。太後一旦提起來,他都能對答如流。西太後高興的時候還喜歡玩兒牌,他就跪在地上陪她玩兒。小德張後來兼管服飾,稱“尚衣總管”。太後平日喜歡的衣服他都按季節一一準備停當,若隨太後出宮,他都得先看天氣,預測冷暖,然後帶齊衣服;太後平常最喜歡用的東西他也從不會忘記攜帶,途中察言觀色,一呼即到,一要就有。這一切都使得太後十分稱心如意,多次賞諭其“服侍勤謹”。小德張也由此得以在宮中步步高升,以至於權勢熏天。
解悶兒的小廝
宦官對皇帝及其家族不僅在生活上要悉心照料,而且在精神上也要為其解悶怡情。從曆代皇帝看,他們確實存在著勤勉與疏懶的差別,但即使是最勤勉的皇帝,如同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之類,也需要在繁忙的政務之餘稍加調劑。曆史上更多有一味追逐聲色犬馬如同明武宗之流的荒唐帝王,他們更一日離不開享樂。宮廷中後妃,平日裏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看上去風光無限,但皇帝旬日難得一見,尋常又不得跨出深宮大內,所以她們的生活更是無聊得很。曆代宮廷中流傳的宮怨詞,正是她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正是基於這種追逐享樂與排解無聊的生活需要,曆代宮廷之中就有了所謂的“遊樂”,而那些整日介追隨在主子左右侍奉的太監們,也由此一變成為解悶的小廝。
宮廷之中的遊樂名目繁多,花樣百出,從最簡易的漫步散心、講故事、說笑話,到插科打葷、學雞鳴狗叫,再到狩圍打獵、排演大戲,可謂是不一而足,但無論何種形式,大致上都離不開太監的參與。
(1)樂舞
中國曆代宮廷中都有大批樂舞之人,以供君主在閑暇之時享樂。這些樂舞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禮儀性的:二是娛樂性的。禮儀性的樂舞稱“雅樂”,主要在重大禮儀活動或祭祀中使用。娛樂性的樂舞稱“燕樂”,是帝王們在後廷宮苑宴樂時演奏的樂曲。所謂的燕樂,其實就是房內樂,是供娛樂、消遣的,通俗淺顯且怡情悅耳,並與沉重而嚴肅的雅樂形成鮮明的對照,因此被斥為淫聲,所謂“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不用也。”
早在秦漢時期的宮廷中就設有稱為“黃門鼓吹署”的樂舞機構,其中就包含相當一部分宦官。西漢時期在音樂上頗有造詣的宦官應數李延年。他出身娼家,相貌溫婉俊美且善彈善歌,亦會作曲,後來因罪受宮刑,成為宦官。他曾根據從西域傳人的胡笳曲,改編了十首樂曲,並由此博得漢武帝的歡心,被任命為協律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