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下的奏折也都握在魏忠賢的手中,他看不懂,王體乾等人就念給他聽,然後按他的意思定奪。偶遇他外出不在,爪牙們也要快馬加鞭將奏折送至他麵前請“旨”,熹宗朱由校根本就沒有批閱的資格。而魏忠賢外出之時竟僭用皇上的儀仗,所過之處,文武百官都跪趴道路兩邊,齊聲高呼“九千歲”,魏忠賢卻連看他們一眼都懶得看。客氏外出時,場麵也頗為壯觀,儀仗之盛,甚至路過乾清宮時都不肯下轎步行。當時民間有童謠唱道:“委鬼當朝立,茄花遍地紅”,“委鬼”指魏忠賢,“茄花”指客氏,可見兩人氣焰囂張到了極點。
明熹宗朱由校皇帝天性懦弱,對魏忠賢的種種犯上行為視而不見,但熹宗的皇後張氏卻深感不安,她總是想方設法提醒皇上。一日她事先知道皇上要到自己這兒來,就故意將一本書打開放在桌子上。熹宗朱由校來後看見了就問是什麼書,皇後回答說是《趙高傳》。趙高是秦二世時指鹿為馬的太監,他對二世亡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張皇後的用意十分明確,熹宗朱由校也有所感悟。但宮中到處都是魏忠賢的耳目,這件事馬上就傳到了魏忠賢的耳中,便決意報複張皇後。不久他知道張皇後懷孕了,就與客氏密謀,讓客氏派出心腹宮女,借服侍皇後之際令胎兒流掉了。此後魏忠賢怕張氏再吹枕邊風,就蓄意廢後。他先找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狗腿子劉誌選彈劾皇後之父張國紀“怙惡不悛”,暗示皇後非親生;接著又唆使一個死囚孫二妄稱是皇後的親爹,想借張氏來曆不正好讓自己的侄女取而代之。熹宗朱由校糊塗一世,但與皇後感情深篤,因此在這件事情上堅決不聽魏忠賢的擺布。魏忠賢見廢後不成,遂起殺心,他派數名武士身懷利刃欲行刺皇後,又被守護在皇後身邊的熹宗朱由校發現。王體乾見狀趕忙勸魏忠賢說:皇上雖對朝政漠不關心,但同妻子兄弟的感情卻十分深厚。欲速則不達,萬一逼急了皇上,恐怕對我們不利嗬!”魏忠賢這才作罷,便下令殺掉了殺手滅口,保存自己勢力。
熹宗朱由校的裕妃張氏也是性情直爽的剛烈女子,她一直不願順從魏忠賢的擺布,魏忠賢就趁皇上與皇後廝守時將她幽禁在冷宮。裕妃此時也有了身孕,魏忠賢發現就停了她的飲食。裕妃饑渴難忍,在一個大雨天用盡力氣爬至屋椽下仰頭接飲順椽瓦流下的雨水,終於中毒慘死。熹宗朱由校絕後本來就是魏忠賢的陰謀。魏忠賢又讓客氏找來一大堆宮女,使她們與人野合而有娠,企圖等生下了男孩後冒充龍種,將來名正言順地襲承皇位。
正當萬事俱備,隻欠“龍種”的時候,魏忠賢的如意算盤雖然打的劈啪作響,卻有不測風雲,熹宗忽然病重,眼看是等不及“龍種”了。
熹宗獻花將要走完生命緊要關頭,忽然有幾天腦子比較清醒。他看自己絕了後,就有意將皇位傳給五弟信王朱由檢。
魏忠賢覺察到皇上朱由校的心意後;馬上對朱由檢心生疑忌,派廠衛特務天天對朱由檢跟蹤盯梢。朱由檢自料不是魏忠賢的對手,嚇得隻好在家裝病,甚至不敢到宮中探望哥哥的病情。
熹宗朱由校彌留之際,差人將朱由檢召至臥榻之側,傳以皇位,囑咐以善視中宮、善待忠賢,到死還不忘將魏忠賢與皇後同列!遺言一出,魏忠賢得意非凡,朱由檢卻不能自安,朱由檢趁亂趕快離開了皇宮,怕被魏忠賢所害喪生。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三歲的熹宗朱由校去世。魏忠賢本來準備秘不發喪、有所圖謀,無奈人多嘴雜走漏了風聲,隻得宣皇後懿旨告知天下,並派黨羽塗文輔等人接信王入宮。
朱由檢進宮之前,已做了種種準備。他廣告朝野,讓大家知道他入宮的消息,同時在衣袖之中藏了許多食物。朱由檢進宮之後,處處小心謹慎,不敢吃一口禦廚中進上的東西,而以自帶食物充饑。由於信王入宮已不是秘密,魏忠賢一時不敢輕舉妄動,隻能將朱由檢扣押宮中,再想對策。朱由檢與外隔絕,夜夜孤燈獨坐。一天他見一個手持長劍的內侍在自己住所前轉悠,就試著將其召入,許以日後封賞。這內侍本是受命看守朱由檢的,一聽朱由檢許願,興奮之中忘了職責。恰好又有一群巡夜的太監從門口經過,朱由檢立刻把他們都叫進房內,問寒問暖,還派“看守”到禦廚取來酒肉款待。眾人十分感激,都表示願為信王賣命,於是朱由檢同宮外取得了聯係。朝中多數大臣雖迫於魏忠賢的淫威奉迎,但內心深處不希望一個太監常年騎在自己的頭上肆意妄為,更不希望魏忠賢有朝一日當上皇帝。他們得到朱由檢送出的情報後馬上行動,擁戴朱由檢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