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呼腥風、喚血雨、奸閹專權陰謀家”明朝後期大宦官(4)(1 / 2)

媚結魏忠賢的人何止“五虎”、“五彪”、“十孩兒”和“魏家閣老”,不能稱義子幹兒卻極盡巴結魏忠賢的大有人在。如王紹徽造《東林點將錄》陷害東林黨人有功官至吏部尚書,為稱主子之心,他事無巨細都順著魏忠賢的意思辦,就好像對丈夫百依百順的民婦,被譏稱為“王媳婦”;川湖總督張義續身處京外,無緣直接諂諛魏忠賢,自歎福薄之餘,他忽然發現家中有一個姓魏的奴婢,馬上加其位於結發妻子之上,出入乘八台大轎,稱“魏太太”,他自己則假裝是魏忠賢的女婿,從而得到魏忠賢的重用。

魏忠賢得勢之後,他的全家都從中漁利:其侄兒魏良卿封寧國公、加太師,賞良田美宅、賜免死鐵券;侄兒魏良棟封為東安侯;侄孫魏鵬翼封安平伯;族叔魏誌德封都督僉事;族兄魏釗封錦衣幹戶;族孫魏希孔、魏希孟、魏希堯、魏希舜、魏鵬程及姻戚董芳名、王選、楊六奇、楊祚昌等都被封為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僉事等官——魏良棟和魏鵬翼受封之時,才不過是兩三歲的小兒!既然魏忠賢與客氏有了白頭之約,那兩家就合為一家,客氏的兄弟兒子等人都身居要職。

魏忠賢擅權濫封是他威焰薰天的一種表現。但他還有一事放心不下,那就是自己尚未把握兵權。他深知武裝力量的重要性,雖然收管廠衛也算是收管了部分兵權,但十幾萬大小特務比起明王朝的整個軍隊不過是九牛一毛。當時明朝的軍隊除集中在朝都北京、舊都南京遍布各地;魏忠賢認為內地軍隊不足為患,因為各地都有自己的死黨,但邊地重兵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對手無寸鐵的東林異己要打則打、要殺則殺,可對握有兵權的邊塞將領,魏忠賢卻懼怕這些人一旦擁兵造反,自己就沒有好的下場。為除隱患,魏忠賢先殺害了遼東經略熊廷弼。

曾做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的孫承宗,深受熹宗敬愛。後逢邊境吃緊,他因通曉邊事以原職督管山海關、薊、遼、天津等地軍務,到任之後整飾邊防,屢建功勳。魏忠賢本想企圖拉攏並將孫承宗收歸自己麾下,派特務前去又是犒軍又是行賄,孫承宗始終不為所動,甚至懶得回答魏忠賢隻言片語。六君子遇害的消息傳至邊關後,孫承宗還想彈劾魏忠賢,他怕所上之疏會落奸人之手,就決定進京麵聖。特務們探知消息後,待傳至魏廣微耳中的已是危言聳聽,嚇得魏廣微不知所措。他狂奔跑去向魏忠賢報告;“孫承宗帶兵數萬前來清君側了!聽說還有人做他的內應!他們若是得了手公公可就要粉身碎骨了嗬!”魏忠賢大驚失色,忙去向熹宗朱由校求救。當時熹宗已經就寢,魏忠賢就繞著禦床跑來跑去,痛哭失聲。熹宗心軟,就親令內閣擬旨,指責自己的老師說:“未接聖旨就擅自離開守地的行為不合祖製。如執意違反祖製,必將受到懲治。”然後連夜派三道飛騎前去製止孫承宗。孫承宗已抵達通州,得知朱由校皇上親口下令不許進京,無奈而返。魏忠賢又派遣特務去偵察動靜,發現孫承宗並不象魏廣微所報擁兵數萬而是隻帶了兩名侍從,這才鬆下一口氣。雖是一場虛驚,但魏忠賢就此下定了奪其兵權的決心。在他的唆使之下,崔呈秀等孝子賢孫輪番上陣,竭力捏造事實,誣陷孫承宗。孫承宗見聖上不明,倍感寒心,隻得自請解職。孫承宗一離職,魏忠賢的親信太監劉應坤、陶文、紀用等立刻奉“旨”前去鎮守山海關。天啟六年末,魏忠賢將軍中要職悉予死黨,終於握定了兵馬大權。

大權一歸做任何事情,更加有恃無恐了。回想自己從一個街邊乞丐變成了“最高統帥”,他忍不住飄飄然,更忍不住矯詔獎勵起自己來。他先封自己為最高一級的國公即上公,又稱自己為元臣即元者;還給自己造了一枚重達三百兩、上書“欽賜顧命元臣忠賢印”的黃金大印。

魏忠賢在宮裏朝中的奴才馬上行動起來。他們終於給主子魏忠賢創造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稱號——“九千歲”,每日“九千歲、九千歲”地叫著,叫得魏忠賢心裏十分舒坦。還有個別不知廉恥的奴才“九千歲”還是不能表達自己對主子的崇敬,開始高呼主子魏忠賢為“九千九百歲爺爺”!這九千九百歲距離萬歲,可就隻有幾步之遙了。魏忠賢心裏十分高興,狼子野心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