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呼腥風、喚血雨、奸閹專權陰謀家”明朝後期大宦官(4)(2 / 2)

浙江巡撫潘汝貞首先上疏,說:

“東廠廠臣魏忠賢不僅勤於國事、愛護百姓,還革除弊政、造福人民。浙江的百姓們一想念他頌揚他的恩德。為此請求聖上順應民心,同意我們為他建立生祠以便隨時向他表示感謝。”

魏忠賢聞疏大喜,馬上下“旨”:“既然魏忠賢如此勞苦功高,那就趕快給他建立生祠吧。為了使他的功名播之萬古,所建生祠就賜名‘永恩’吧。”

天下小人此端一開,紛紛效仿。兩年之間,大小官員們竟在南京、大同、蘇州、延綏、順天、天津、淮安、武昌、濟寧等地為魏忠賢修建了四五十座生祠,其中有的官員一人一口氣就建七座;有的官員明明已與同僚合建,卻又獨自另建以表忠心。所有的生祠都極其富麗堂皇,不僅耗資甚巨,而且各祠均花費數萬乃至數十萬,還廣占民田。河南為建一祠即毀民房一萬七千餘間。祠內設施亦是精益求精,所供生像多為金製或沉香木製,有的腹中五髒都以金銀珠玉做成。這些生像無不頭戴冕旒、手中執笏,一如帝王。且栩栩如生——正因為太像活人,所以令無緣麵見魏忠賢真人的小奴才們敬愛無比:有一個小官兒為某祠中生像精心製作了一頂帽子,製好後才發現木像的頭太大了根本塞不進帽子裏麵去。祠內一工匠於心不忍,見小官萬分沮喪的樣子,就手起刀落,想把頭削小一些以免小官的努力白費。誰知小官兒見狀竟撲上前去緊抱著木像的頭放聲痛哭,責罵匠人弄痛了主子魏忠賢。

魏忠賢的各類走狗為建祠所寫的各類文字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如山東巡撫李精白申請建祠的上疏中即稱:“廠臣仁威彈壓乎山川,歲澤滲漉乎中外。堯天之巍蕩,帝德難名;時雨之沾濡,元勳丕著”,並將其中“巍”字寫成“巒”,說那“山”字豈能壓在“魏”字之上!生祠建成後他又寫了一幅對聯說魏忠賢“至聖至神,中乾坤而立極。乃文乃武,同日月以長明”,令人乍看之下,都以為是在歌頌皇帝。事實上魏忠賢不僅僅受到了皇帝般的歌頌,也受到了皇帝般的頂禮膜拜——所有入祠之人,都須對著生像三叩五拜;不跪拜者竟要論罪處斬。在各地大建生祠的同時,國子監生員陸萬齡竟然,上疏請以忠賢配祭孔子;另一個張姓生員,更建議把魏忠賢的生像搬入孔廟,坐在孔子身邊孔聖人是千古素王、萬世師表,曆代皇帝進孔廟都要對孔子像鞠躬行禮。將一個文盲同孔子並列,是何等的荒唐可笑!這種荒謬想法的產生,說明在走狗的心目中,魏忠賢的等級已高出皇帝了。

魏忠賢早已不把朱由校皇帝放在眼裏。他不僅在朝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而且在皇帝的眼皮低下作威作福、不可一世。本來明代宮製,太監見了皇上都稱“萬歲爺”,自稱“奴婢”。魏忠賢得勢後卻直呼的朱由校皇上為“陛下”、自稱為“臣”。他過生日的時候,眾爪牙入宮拜壽,“九千歲千歲千歲千千歲”之聲響徹宮廷、震極禦座,熹宗朱由校也不敢有什麼表示。

魏忠賢有一天同客氏登上皇宮西苑湖中原本是皇上專用的龍舟,在裏麵飲酒作樂。正玩的高興時,熹宗也來這裏想要泛舟湖上。魏忠賢拒不讓船,還告訴熹宗朱由校皇帝:“陛下另找一條小船玩吧。小船比大船好玩多了!”熹宗朱由校無奈,隻好讓兩個小太監找來一條小船。剛劃至湖心,忽然起了大風,龍舟安然無恙,小船卻被掀翻。經小太監奮力搶救,熹宗才得以脫險,兩個小太監卻都沒入湖中。

魏忠賢還在宮內武裝了近萬名太監,親自統帥。每逢操練時,他還讓宮女們圍站一旁給太監們助威。

有時熹宗朱由校在場,魏忠賢也照樣騎馬揮長鞭,毫不知禮讓。這支“部隊”每日鳴金擊鼓、燃放火器,鬧的後宮不得安寧。有一次試驗火銃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差點兒把熹宗朱由校皇帝炸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