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世界航海史上偉大的先導者、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明代宦官(1)(3 / 3)

鄭和七次下西洋,船隊規模宏大,表現在這支船隊的人數上。每次人數雖然不同,但大約都不少於27000人。據《明史》記載: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統領官兵27800餘人。第二次下西洋是27000餘人,第三次下西洋是27550人。這些人員大體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是使節及其隨員。包括正使太監、副使太監(也稱副使監丞)以及他們下邊的一些人員,如少監、內監(也稱內官內史)、舍人、鴻臚寺序班等。這是全船隊的指揮中樞,他們(尤其是正使與副使)掌握著外交、貿易、航行和戰爭的決策權。第二是航海技術人員。包括火長、舵工、班碇手、水手、民稍等駕駛海船的船工。火長最富有航海經驗,掌管著“針經圖式”(航海圖)和羅盤,掌握航行的方向;舵工掌舵;班碇手掌錨。還有陰陽官和陰陽生,是觀測天象、預報氣象的人員;鐵錨、木艙、搭材匠是船上的各色工匠。鐵錨匠管理修理鐵話、木艌匠管理修理船舶。第三是財經、貿易人員。包括戶部郎中、買辦、辦事、書算手等。戶部郎中具體掌管錢財和對外貿易事宜,買辦、書算手是管理貿易和書算的事務人員。第四是軍事人員。包括都指揮、指揮、千戶、百戶、旗校、勇士、力士、軍力、餘丁等各種將士。第五是其他人員。包括通事(翻譯)、醫官、醫士、僧侶等。從鄭和船隊的組成人員中看出,船隊的航海力量比較強。船上擁有航海經驗豐富的火長和觀測氣象的陰陽官、陰陽生,使這支船隊能夠戰勝狂風惡浪,在日月無光的陰晦天氣裏,能在茫茫大海中順利航行。為了示中國富強,揚國威於海外,防範海匪的劫掠,鄭和船隊專門配備了精良的武裝力量。同時,為在遠洋航行中保障全體人員的健康,船隊還配備了180名醫官、醫士,平均每150人就有一名醫務人員。這種完備的醫療製度,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宏大的規模和嚴密、完備的組織,保障了這支十五世紀世界上最大的鄭和船隊,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大海中,“涉彼狂瀾,若履通衢”,出色地完成了多次遠洋航行的任務,光榮覆行了自己職責,譜寫了曆史篇章。

在明成祖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這天,蘇州城外的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瀏河)碼頭,人山人海,蘇州居民幾乎是傾城而出,來看遠洋船隊出航。沿著數裏長的河道裏,整整齊齊地排列著200餘艘船隻。船上的將士和船員們,個個衣著鮮明,精神抖擻。這時,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陪著永樂皇帝朱棣派的欽差走上碼頭。碼頭上擺放著一張桌子,上麵放著禦酒。欽差斟滿一杯,遞給鄭和。鄭和躬身接過酒杯,高高舉起,單膝向西北南京的方向跪下,高聲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決不辜負陛下重托,揚國威於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