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1日和6日,來上海視察工作的江澤民在西郊賓館聽取浦東開發開放的情況彙報,當了解到部分外國投資者對我國改革開放心存疑慮,擔心浦東開發開放政策和我國對外方針會變時,江澤民當即明確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開發開放浦東的基本政策不變,把浦東建設成沿江開發的龍頭的目標和決心不變。
1997年10月,黨的十五大召開以後不到一個月,江澤民又來到浦東,麵對陸家嘴10萬平方米的中心綠地及周邊已建成的高樓,對陸家嘴地區金融功能開發取得的成績非常滿意,高興地說:“浦東開發不容易,每年都有大變化”,“我們下一個時間目標就是到1999年建國50周年時,希望浦東有更好的新成績”。
上海是我國國有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上海國企改革同樣牽動著江澤民的心。近10年來,江澤民每次到上海,都要深入基層,調查了解國企改革發展的情況,同廣大幹部群眾一起座談、交流,不斷豐富和完善國企改革的理論、方針和政策措施,把國企改革推向前進。
在江澤民的關懷下,90年代上海人民以開創性、堅韌性、操作性有機統一的務實精神,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發展之路,為上海在新世紀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在邁向新世紀的征途上,江澤民對上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3月6日,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江澤民殷切希望上海在新的曆史時期必須“保持清醒和冷靜,思考得更深一些,眼光更寬一些,要求更高一些”,“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麵,交出兩份新的出色答卷”。
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其他成員在20世紀90年代10年間,也多次來上海,並深入浦東,實地調研,現場指導。
在宣布浦東開發開放後的第二年,即199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率領國務院有關部委的負責人到浦東視察。他在視察了一些企業、建設工地和聽取了上海市黨政負責人吳邦國、黃菊的彙報後,談了許多重要意見。李鵬說,浦東開發是一項長期工作,要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八五”期間主要是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作好前期準備,關鍵是創造一個好的投資環境,為“九五”期間和下世紀初的迅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開發浦東要充分利用上海現有的基礎和各方麵的有利條件,以進一步發揮上海經濟技術的綜合優勢和市場發達的優勢。浦東新區的目標是外向型、多功能,因此一起步就要處理好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關係。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可以搞一些有市場、有效益的小片開發。
199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李瑞環也視察上海,他希望上海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步伐,把開發浦東、振興上海這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大事辦好。
199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視察上海。他希望上海人民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敢於突破,創造出與舊管理體製完全不同的新體製、新格局。同時,把浦東的國有土地資源管好、用好,充分發揮級差地租的效益。
此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也來上海視察並考察了浦東。喬石說,3年來,浦東開發的速度比較快。上海要在20世紀90年代把浦東新區的基本輪廓勾畫出來,為迎接21世紀更大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浦東在發展中即使遇到一些暫時的困難也無妨,中央關於開發開放浦東的決心和政策不會改變。上海的同誌要有“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氣魄,堅定不移地幹下去,振興上海。
199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視察上海。他指出上海的改革和建設起點高、發展快、步子穩、勢頭好。這是因為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上海發展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的政策,包括中央關於開發開放浦東的決策,確實是振興上海的關鍵一著。
鄧小平的囑托和期望,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上海的關懷和指導,已經成為上海人民奮發進取的巨大動力。在鄧小平的關心和鼓勵下,上海的各項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成績。上海人民多麼希望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再來上海過春節,希望他來看一看他所鍾情的上海,希望以“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出色成績向鄧小平彙報……但是,1994年以後,鄧小平再也沒有能來到上海——他一直惦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