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曆屆市委都把領導幹部作風建設作為反腐敗鬥爭的重點和關鍵,始終緊緊抓住不放,形成了一個好的傳統。江澤民親自主持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題調研,並製定了市委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他一再告誡領導幹部,要廉潔自律,領導是關鍵。他常講的一句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朱鎔基提出要緊緊盯住全市506個局級幹部。他說:“民不畏我威,而畏我正,隻要幹部以身作則,一身正氣,上海社會風氣就會好。”
1990年2月9日,市政府召開全市監察工作會議,宣布本市1990年要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廉政建設要抓506名局級幹部,延伸到包括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2000名局級幹部,並延伸到2萬名處級幹部以及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會議部署了全市的監察工作,強調要重點查處領導幹部尤其是處以上領導幹部利用職權搞權錢交易謀取非法利益的案件,各級監察機關工作重點要抓大案要案。吳邦國也曾指出幹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思想作風建設。黃菊十分強調領導幹部要“立黨為公,從政為民”。市委領導幹部還提出了三“嚴”標準:嚴格要求,嚴密監督,嚴肅執紀。因此,上海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工作成效比較明顯,推動了整個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化提高。在工作思路上,上海注意從體製、機製、法製“三位一體”上,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相適應的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路子。在體製上,努力形成全黨一起抓,黨政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以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重點,量化考核標準,落實獎懲措施,完善領導體製;在機製上,以形成內部監督製約機製為重點,努力強化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機製、黨內外監督製約機製、權力約束機製,保證反腐敗鬥爭不斷引向深入;在法製上,從促進和保證黨風廉政建設規範化、製度化著手,完善和製訂一批法規和製度,切實使黨員、幹部行為有規範,是非有標準,監督有保障,執法有依據,使上海的反腐敗鬥爭逐步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991年,市委根據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情況,再次組織力量,一把手帶隊,就精神文明建設進行近3個月的專題調研,並在此基礎上,召開市委全會通過了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
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上海時要求上海交出兩份合格答卷,一份是經濟建設,一份是精神文明。
根據鄧小平要求上海交出兩份合格答卷的指示,不久,中共上海市委召開了有17000人參加的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動員大會,市委書記吳邦國在會上作動員報告,強調這次大會是進一步全麵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動員大會,要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著眼長遠,狠抓當前,站在高處,幹在實處,立足基層,講究實效,動員各方麵力量參加,使精神文明工作真正成為全黨全社會的事業。會上,還表彰了10個“上海市紅旗集體”和10位“上海市先進標兵”。
上海各級黨政組織積極貫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努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針對部分地方一度出現的犧牲精神文明換取暫時經濟發展的情況,上海市委旗幟鮮明地提出:(1)不準搞跑馬場;(2)不準搞博彩公司和供外國人使用的賭場;(3)不準搞“三陪”和任何形式的色情場所;(4)不準搞任何變相色情輸出。
並加強法製,綜合治理,依法懲處各種犯罪活動。這為保持上海良好的社會風氣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一致擁護。
1992年,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了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設以“提高市民素質,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為進一步落實“兩提高”的目標,1993年初,市委提出了“兩提高”工程實施計劃和具體要求。
把全市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按項目列出,實施目標管理,責任到具體部門,並規定時間和落實檢查。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領導上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深刻領會、認真貫徹鄧小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示精神,不斷提高對精神文明建設戰略地位和重大意義的認識,堅持了“三個不動搖”:即在經濟建設任務繁重的時候,堅持精神文明建設上新台階的決心不動搖;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製的過程中,堅持精神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向不動搖;在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同時,堅持強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不動搖。近幾年,市委每年召開一次精神文明建設大會,各區、縣、委、辦黨委一把手每年就精神文明建設向市委作一次報告,從製度上保證精神文明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