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在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指導下,黨的十四大終於衝破“左”的束縛和傳統觀念,在黨的曆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目標模式,實現了令人振奮的新突破,開辟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新局麵,促進了改革開放的新發展。尤其是在鄧小平的推動下,黨中央確立了上海“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戰略地位,從而進一步推動了20世紀90年代上海的大發展。
(第三節)發展是硬道理
1992年春節前後,鄧小平在上海視察,對上海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楊尚昆聽取市委、市政府工作彙報後,向到會的市領導同誌傳達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的重要談話精神。這些重要談話與鄧小平在上海期間發表的一係列談話,組成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
中共上海市委即舉行兩天學習務虛會,迅速貫徹落實鄧小平的重要談話精神。3月1日,中央有關文件下達後,市委向各級黨委發出通知,要求把傳達學習和貫徹鄧小平重要談話這件大事抓緊抓好。
市委組織各級幹部深入領會鄧小平重要談話,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加快改革開放、推進上海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首先抓統一思想認識,把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統一到鄧小平重要談話上來。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和聽取各部門、各地區工作打算的基礎上,對全市各條戰線的工作提出要求和目標;強調全市的各項工作都要以鄧小平“南方談話”為指導思想,堅持全麵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其次,根據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指示精神,要求把全市人民進一步動員起來,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振興上海和開發開放浦東的步伐,使上海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成為遠東地區經濟、金融、貿易的中心之一,成為開放型、多功能、產業結構合理、科學技術先進,具有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
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隻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特別是鄧小平的浦東開發可以“後來居上”的鼓勵,極大地推進了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的速度。浦東新區的軟、硬件投資環境都得到進一步改善,優惠政策深入人心,內外資項目大量湧入,使新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
浦東新區在“八五”期間實施了10大基礎設施工程。到1992年底,南浦大橋、浦東煤氣廠二期工程已竣工;楊高路於12月8日全線通車;外高橋新港區一個萬噸級泊位建成投產;內環線浦東段以及內環線與楊高路交叉的龍陽路、羅山路立交橋全麵開工;外高橋電廠、淩橋水廠、合流汙水工程及通信設施建設等重大工程均已全麵展開,大部分工程建設超過計劃進度。浦東新區的投資軟環境亦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上海海關、市外資委、市協作辦、市財政局等部門在浦東新區設點,為中外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管理和“一條龍”服務。市浦東開發辦與市計委等有關部門頒布了《浦東新區外商投資項目審批和管理暫行辦法》和《浦東新區基本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政策法規,並從1992年8月起實行“東事東辦”,由市浦東辦統一審批和管理浦東新區的外資項目以及不需要市綜合平衡的投資項目和基本建設項目,從而進一步加快了項目審批的速度。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在1992年得到了全麵落實和兌現。全年共減免關稅3694批,計8.33億元。累計批準保稅工廠176家,保稅倉庫259家。上海各出租汽車公司利用新區減免關稅政策購買了1000輛免關稅桑塔納轎車。700多家國內企業被批準享1992年2月7日,鄧小平視察上海楊浦大橋工地時,在現場觀看大橋設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