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政府的腐敗最終葬送了北洋海軍,也葬送了帝國的體麵!
實際上,清政府海軍的所有軍艦均是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以前購買的,直到戰爭爆發的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都明令禁止海軍再購軍艦和更新設備。原因隻是王朝的皇太後想修建一座私人花園——頤和園,海軍軍費被“暫時”挪用了。海軍軍費到底被挪用了多少?無從清算,隻知道慈禧修建頤和園的錢足以讓清政府擁有三支由最先進的戰艦組成的北洋海軍艦隊!清朝的海軍實力停滯不前,日本的海軍實力卻由於有明治維新後迅猛發展的國內經濟作後盾而突飛猛進。加之清政府自上至下多數官員腐化和畏戰,戰爭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戰敗消息到來的時候,光緒帝立即召見軍機、內閣、六部、九卿諸臣議事,詢問禦敵良策。眾臣汗流沾衣而無一策,光緒帝十分惱火,憤然離去。這一天奕訢遲到了,等他到達乾清宮時已散朝。禮親王把皇上召見的事敘述了一遍,奕訢甚為震驚,沒想到日本人如此言而無信,蠻橫無禮!事情到這種地步,當務之急是要摸清日本人到底想幹什麼?其真正目的何在?
奕訢立即請美國公使田貝先生過來會麵。
不一刻,田貝乘馬車來到了總理衙門,奕訢迎進大堂。顧不得禮節,直奔照會主題,問:“田貝先生,日本人一麵提出和議,一麵又攻占我軍軍港,不知為何意?日本人停戰的條件到底是什麼?”
田貝搖搖頭說:“對不起,這次會議係中日直接談判,與我國無關;日本人的真正目的本人也不太清楚。據本使了解,日本人隻願與威望最尊、素有聲望的李鴻章進行談判。”
得此消息後,奕訢立即往乾清宮和養心殿。光緒因病未臨朝,慈禧接見了奕訢和奕劻,並提出派李鴻章前往議和,這正中奕訢的下懷。光緒帝這時也被迫收回成命,賞還李鴻章因遼東戰敗而褫奪的花翎和黃馬褂,任命其為頭等欽差大臣,並迅速進京請訓。
誰都知道這是要背黑鍋的事,但是背黑鍋也得有人去做。
在出發之前,奕訢和李鴻章這兩位多年的摯友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
“王爺,割地一事奴才實不敢承擔。但連日來與各國交涉,他們隻表示道義上的同情,均無切實相助之語,看來割地在所難免。”李鴻章將客觀形勢分析了一番後無可奈何地說道。
奕訢也點頭表示有同感:“隻是要苦了中堂大人了,讓你來扛這副誰也不願擔的擔子!”奕訢語重心長地說。
李鴻章苦笑著回答道:“為了大清和百姓,背黑鍋不要緊,隻是怕日後又遭朝廷怪罪,性命將不保!”
“割地一事必須由皇上、太後許可,才可執行。否則,斷不可為,本王會盡力為大人開脫,洗脫罪責。”奕訢道。
“有王爺這句話,我也就放心了。”李鴻章歎了口氣道。
以後兩日,奕訢、李鴻章分別見了光緒帝和慈禧。數日來慈禧一直稱病,欲推脫責任,當光緒帝將奕訢和李鴻章意見向慈禧彙報時,她竟氣惱地說:“任你們做去,不要稟告我”,完全是臨陣推卸責任之詞。好像光緒帝要割地求和,她倒是反對議和似的。
光緒帝和奕訢不再猶豫,遂由奕訢傳皇帝口諭:授李鴻章割地賠款的權力。奕訢緊接著又率軍機進行公奏,稱:今日“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請給鴻章以商讓土地之權”。後又指示擬定寄諭:地雖可割,“惟當權衡於利害之輕重,情勢之緩急”。至此,奕訢為李鴻章爭得了可酌情進行全權談判的許可,也為其開脫了一切罪責。李鴻章可無後顧之憂地赴日談判了。
恰在李鴻章出發前一個星期,前方戰報:派駐山海關的劉坤一胡亂作戰,毫無部署,以致不到10天的時間,6萬清軍全線潰敗。清政府至此已山窮水盡,無路可走,隻得速令李鴻章一行早日動身。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3月14日),李鴻章一行由天津乘船往日本談判。談判在馬關的春帆樓上進行,日方趾高氣昂,肆意勒索,隻準李鴻章等對和約的條款回答“是”與“不是”,蠻橫至極。李鴻章痛入骨髓地體會到了弱國無外交這一真理。談判中途,李鴻章隨時與奕訢保持聯係,曾電告清廷和約十條,奕訢表示讚成,力主“再不能言戰”。這樣四月十七日,李鴻章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上簽字。五月初二日,奕訢會同奕劻等人請求尚在遲疑的光緒帝批準條約,並派伍廷芳等赴煙台換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