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城下之盟的《馬關條約》(1 / 3)

大連、旅順告急!1894年11月7日,大連陷落!黃昏時分,火光衝天,那是日軍正在放火燒城;城內哭喊聲、槍炮聲一直持續到子夜時分。風雪中日軍將城內居民驅逐到護城河外進行了報複性的屠殺,血水流進護城河,融化了河麵厚厚的冰。

這時的紫禁城同樣非常地熱鬧。華麗的中國戲——京劇在為壽典而特別搭建的華麗的戲台上已整整唱了三天三宿,百官均停止辦公,前來為慈禧祝壽。早上7時,慈禧著精製的龍鳳呈祥禮服,在校尉和太監、宮女的簇擁下,乘八人抬的花杆孔雀頂轎從寧壽宮到承乾宮拈香。皇帝、皇後、文武百官於韶樂聲中行跪拜大禮,接著是盛大的皇家宴會。

養心殿正中央是用黃金特製的一個大大的“壽”字,“壽”字兩旁貼滿了百官獻來的壽聯。其中第一聯即為奕訢率王公內大臣進獻的,聯曰:

玉樹階前彩衣競舞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

再旁邊是李鴻藻、翁同龢代表軍機處獻的聯: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

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百官坐定,山珍海味、宮廷佳肴滿桌。在一片觥籌交錯、歌舞升平中,中國的另一個城市陷落。剛剛拿起筷子的奕訢被背後的一陣急促的低語驚住了:

“王爺,有急電!旅順陷落,請王爺速拿個主意!”奕訢還未反應過來,就已被慶親王拉到了大殿的一側。過了一會兒,奕訢才緩過神來,歎了口氣道:

“先電令李鴻章迅速派兵增援,頂一頂,等過了壽典再說吧。”

奕訢確實忙不過來,祝壽大典和宴會剛過,他又要參與光緒帝召集的關於向各國祝壽公使頒發寶星(即紀念章)的會議;隨後又帶領各國公使在文華殿覲見光緒帝,遞賀壽國書。連日來的折騰,又累又急的,原本身體就不好的奕訢這下真的病倒了,外感風寒,幾日不能下床,更不用說當值軍機處了。

此時的軍機處正在為上月月末洋員德人漢納根提出的募集新兵10萬交其訓練的方案爭吵不休。翁同龢依然主戰,認為得此新兵,大局定能改觀;榮祿則認為不可。翁同龢利用在上書房授讀之機向光緒帝進言,光緒帝同意了他的方案。但漢納根計劃太過鋪張,僅訓練三萬兵就須聘金、訓練金一億零四百萬兩白銀。翁同龢是掌管戶部的,非常清楚國庫是拿不出那麼多的銀兩的,也就不再提起,漢納根練兵計劃也就此作罷。奕訢本來對此事就不太感興趣,也不再追問。

提起他興趣的是收到李鴻章的親筆信。一日,奕訢正斜躺在病榻上看前方奏報,忽報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突然來見。張蔭桓在榻前行過禮之後,奕訢忙問道:

“李總督怎麼說?”

“連日來我與中堂反複斟酌,中堂大人認為,趁當前日本在戰場上得勝之際,派大員直接求和,恐為其所輕,不若派一洋員前往,向首相伊藤試探和談。中堂已選定天津海關稅務司德國人德璀琳,恭王意下如何?”

奕訢與李鴻章彼此交往已經三十多年,李鴻章辦事的妥帖老練,奕訢是深知的。對李鴻章辦事,他一向比較信任。聽了張蔭桓的傳達之後,奕訢點頭道:

“就照總督說的辦去,我即去請聖旨。”

正當他們在謀劃怎樣使日本政府同意與中國議和之時,日本政府通過美國公使田貝傳來消息說:日本政府同意由美國駐京公使及駐日公使接洽,與中國進行直接談判。近兩個月的議和努力終於由於這個消息的到來而讓人有雲開見日之感。

在病榻上躺了近十日的奕訢勉強撐著身子來到總理大堂。慶親王見恭王大病還未痊愈就又來辦公,甚為他的身體擔心。奕訢說,即使躺在病床上,心裏也還是亂糟糟的,不知形勢如何,無法安心養病。恭王和慶王交換了近日來的形勢進展情況,並要電召德璀琳回華。正好此時日本方麵以德璀琳不是大清的全權代表而拒絕接待,奕訢等隻好就此作罷,等待田貝的進一步答複。

這時,一位執事太監前來傳旨,宣兩位王爺進宮。二人在太監的引領下,來到了養心殿。太後、皇上和幾位軍機大臣都到齊了。慈禧說明了召集大家前來的用意,一是了解一下當前的形勢,二是大家共同商量個對策出來。

慶親王忙奏報:日本願意美國居間與中國進行談判議和,但目前中國方麵的人選被日方否決,現正在等美國公使的消息。

一聽到和談消息,大家的神經似乎都變得敏感起來了,意見驟然分成了三種。

光緒帝首先發話,對日本提出議和甚為懷疑,認為:

“倭寇曾屢次對議和事加以挑剔和推阻,今又突然提及和議,其中必然有詐。今冬三月,天寒地凍,倭人畏寒,此正為我兵可進之時,而突言停戰,必為倭人緩兵之計,有更大的陷阱!”

翁同龢自從天津回來後,絕口不提“和”字,對議和事自然是反對,馬上附和光緒帝道:“中日斷無和理,奴才以為還是練兵備戰為上策。”他這時也正和誌銳考慮推薦科學家徐建寅帶領鐵甲“定遠”、“鎮遠”二艦直搗日本軍艦。造船者必能駕船取勝,是誌銳的可笑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