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兵敗金陵(3 / 3)

鄭成功大軍包圍了南京城,並重申《搶掠奸淫軍令》,強調軍隊的紀律。南京城下旌旗飄動,金鼓齊鳴,一派雄武氣象。

鄭成功大軍包圍南京,江南各地為之震動。負責江寧駐防的管效忠不敢出戰,緊閉城門防守待援。

南京城裏已慌了手腳。鄭軍從捉到的一名從南京出來送情報的人員那裏,了解到城中的情況。原來南京總督管效忠自鎮江敗回後,知道鄭軍即將進攻南京,便日夜督理防城器械,並派人前往蘇、鬆等處求取援兵,同時向北京清廷緊急奏報求援。

城中守軍已被嚇破了膽,奏報中稱海師20餘萬,戰船千餘艘,俱全身是鐵,箭穿不透,刀斬不入。從瓜洲、鎮江敗回的兵將,仍然驚魂未定。指揮戰局的人也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鄭成功得到這個情報非常高興,他說:“城內到了這種程度,南京一定會投降的!”鄭成功命人起草了一份勸降書,指出南京的困難,勸其投降,隨後將信綁在箭上射入城中。

七月十二日,鄭成功率文武官員拜祭大明太祖朱元璋。江風習習,鬆濤浩浩,鄭成功與諸將全身縞素,向孝陵方向跪拜。鄭成功淚流滿麵,諸將也無不哭泣。

在一片得勝聲中,諸將紛紛請求早日攻城。大將周全斌說:“如今已占領瓜洲,用兵貴在神速,如果一鼓作氣將南京拿下,將皇帝迎駕過來,那麼中興大明便指日可待了。”大將甘輝說:“大軍在城下駐紮太久,容易失去銳氣;而且日久如果清軍援軍一到,要多費一番功夫。請求您快一點指揮攻城。”鄭成功卻另有一番考慮。他認為清軍懼怕鄭軍,即使不降也會逃走,而不必勞師攻城,造成太多的殺戮,使南京百姓也跟著遭殃。

鄭成功在這件事上犯了戰略上的錯誤。他錯估了當前的形勢,被以前所取得的勝利衝昏了頭,而自以為清軍必然或降或走。

當然,鄭成功不急於攻城,也有其他方麵的原因。此如當時的槍炮尚不十分充足,其他各路抗清兵馬尚未到來等。正是由於他的過於自信、過於慎重,失去了攻下南京城的大好時機,導致了這次北伐的失敗。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鄭成功中了城內清軍的緩兵之計。說城中守軍答應30日後獻城,因為30日內守城者失城,會累及家眷。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首先,尚沒有從別處見過清方關於“守城三十日失守,不再罪及妻孥”的記載,其次,鄭成功不會輕信守城者沒有實際行動的承諾。

江南各處不斷有歸附鄭軍的官兵,從形勢上看鄭軍的威望與日俱增。然而鄭軍也正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己的優勢。

鄭成功傳令各提督統領,限令二十二日安炮攻城。

然而清兵援軍已開始向南京集中,總兵梁化鳳於十五日自崇明赴援,突圍入南京城,與城中守軍合為一股,加強了防守力量。

二十一日,鄭軍截獲了城中的塘報,說各處清兵已經齊集南京,欲來衝殺,與鄭軍一決勝負。鄭成功布置軍隊迎戰清軍。

二十二日中午,雙方炮戰正式打響。清兵在儀鳳門安置火炮,與鄭軍前鋒陣對擊,鄭軍的炮架設在路口,全被擊碎,官兵無立足之處。接著清軍擁大隊衝出城來,也有的從屋頂上衝下來,鄭軍救應不及,前鋒鎮餘新、左營董廷,和大小將領官兵全軍被殲。中衝鎮副將蕭拱柱也陣亡,蕭拱宸浮水而逃。清兵趁勢蜂擁出城紮營。

首戰遭受挫折,鄭成功當晚重新布置了兵力,傳令抽兵駐紮觀音山待敵。鄭成功的部署是:

左先鋒鎮楊祖,統援剿右鎮姚國泰,後勁鎮楊正,前衝鎮藍衍屯紮大山上,做犄角應援;

中提督、五軍,伏在山內;

左武衛、左虎衛,列在山下迎敵;

鄭成功督右虎衛、右衝鎮萬祿,在觀青門往來應援;

後提督、宣毅左等堵禦大橋大路;

右提督、宣毅後鎮、正兵鎮,由水路抄躡敵後;左衝鎮專理水師,防止敵兵由水路抄來。

鄭成功的這個布陣犯了嚴重的錯誤。他將兵力分散於難於及時救援之地。一旦一路遭到清軍優勢兵力的攻擊,其他各路很難及時趕到救援。

這天晚上,清兵乘勝逼近鄭軍營地紮營對壘。

二十三日辰時(上午9點左右),清兵大隊人馬數萬人從山後抄出,南衝左先鋒鎮之營,但鄭成功已傳令中軍營,無令不許輕戰,而山上山下又隔遠不見,隻聽清軍的衝殺聲。清兵動用了全部的攻堅器械,炮火交集,鄭軍無處容足。清軍一齊下馬死拚,鄭軍將士冒死迎戰。鄭成功派遣右衝鎮、右虎衛鎮前往援助,但山高爬不到,左先鋒寡不敵眾,已被清軍殺敗。前衝鎮藍衍戰死陣中。清兵乘勝從山上衝下,中提督、五軍等在山內被圍,死戰不得突圍相繼陣亡。左武衛、左虎衛在山下整軍死拚,但大勢已去,獨立難支,也終於被殲滅。後提督堵禦大橋頭,遭到清兵首尾夾擊,被殲滅。

鄭成功見敗勢已定,便指揮軍隊撤退到船上。清軍水師這時也攻擊過來,左衝鎮一麵堵截反攻,一麵保護其他官兵撤離。清兵畏懼鄭軍的水師,不敢輕易再戰,因為水戰是鄭軍的優勢。

當晚,鄭成功傳令撤往鎮江,並讓左衝鎮、宣毅後鎮殿後,並援救從戰場上逃回的士兵。

鄭軍官兵陸續從水路陸路逃回的很多,但檢查軍隊,不見大將甘輝、萬禮、林勝、陳魁、張英、藍衍,副將魏標、樸世用、洪複,戶官儀衛等人。北伐的17萬大軍也傷亡過半。鄭成功不覺放聲大哭“今日慘敗,實乃我一人的罪過,成功有何麵目再見東南父老!”

10餘年來日夜思慮謀劃的北伐壯舉,就此以慘敗結束了。鄭成功的中興事業,受到了嚴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