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率領鄭家軍進行頑強的抗清鬥爭,取得不斷的勝利。南方逐漸形成了對鄭成功有利的局勢。鄭成功兼蓄其他的抗清力量,發動了圍攻金陵的戰爭,不幸遭到失敗。清政府采取多種措施,要致鄭成功於死地。鄭成功的軍隊被孤立於沿海一帶。
鄭成功堅持抵抗清軍,他與西南的李定國遙相呼應,與魯王餘部張名振、張煌言互相配合,協同作戰,給了清軍以沉重的打擊。
鄭成功的武裝鬥爭與其他方麵相配合,形成了巨大的力量。為了配合西南地區南明政權的作戰,恢複大明江山,他以順治十四(公元1657年)至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發起了三次北伐金陵的戰鬥。
第一次北伐攻克閩安、南台等地。當時清朝在福建、浙江一帶的守城將領,多是明朝降將,鄭成功兵鋒一到,他們便紛紛倒戈迎降。
清朝福建總督李率泰見鄭成功大軍遠出,有隙可乘,便率軍準備襲擊鄭成功在福建的駐地。
鄭成功擔心廈門有失,便留一支部隊守衛浪崎,自己率兵趕回廈門防守,同時派兵到潮州等地征集糧餉,以備再次北伐。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二月,清軍三路向雲南、貴州進剿永曆政權。鄭成功為了牽製清朝的兵力,開始了第二次北伐。
北伐出發前,鄭成功頒布了嚴格的紀律:官兵除沿途取糧外,不準奸淫擄掠婦女,不準擄掠男子為□,不準牽取宰殺牛畜,不準私人借坐給牌商船,違者斬首示眾,將領連罪。在北伐中鄭成功嚴格執行軍紀,殺掉了一些違紀的官兵。
這次北伐因在羊山遭受暴風雨的襲擊,損失雖然不太重,但繼續北上還是有困難的,便回師舟山,在浙東一帶擴軍籌餉,進行休整,準備再戰。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十三日,鄭成功第三次率軍北上。
出發前,他莊嚴地重申了“恢複大明江山,上報國恩,下救蒼生”的決心,再一次頒布了對百姓要秋毫無犯的禁令。
六月十三日,鄭軍抵達鎮江的金山,開始了有名的“鎮江大戰”。
在鎮江至瓜州10裏江麵上,清朝守將用豆木築起長壩,截斷江流,寬3丈,用泥覆蓋在上麵可以跑馬。左右木柵有穴可以射箭放銃。在江心位置有大炮陣、火炮陣。修建這個水壩,花費了上百萬的金錢。然而壩剛建成,就被潮水湧漲,立刻衝斷。
清朝的南京部院郎廷佐親自出來祭江,再把壩修成,設兵嚴守。操江是蔣國柱,滿洲人。總兵是管效忠,撫順籍,滿州人。與鎮江副總高謙共同防守鎮江。清朝又於談家洲設下伏兵2000名,安上大炮。新操江朱衣助六月十三日到任,守瓜洲。
十五日,鄭軍的海船運兵2300人泊焦山。他們首先派出牛條船,外蒙白絮,內載烏泥,隻用幾個人撐舵,揚帆而上。清軍望見了,就大量發射炮彈。海船駛近大壩,又從從容容回去了。
清軍發射的炮彈像大雨一樣密集,炮聲晝夜不絕,像天上打轟雷一樣響,300裏地以外都能聽見。共發射炮彈500發,卻沒有傷著一艘船。鄭軍海船在江上上上下下,循環多次。一方麵是為了誘使清軍放炮,消耗其炮彈,另一方麵是運送水兵潛入水中去破壞大壩在水中的一些設施。
十六日,鄭軍估計炮彈將用完了,便全部駛過鎮江,結果清軍沒能擋得住。
十七日,鄭軍登上瓜洲,從後寨殺入。清兵出來抵禦。原來東門外有高岸,清軍騎兵在那兒排成排,拉開打仗的架勢。可是鄭軍士兵卻在兩旁的水田裏用大馬刀砍馬足,清軍大敗。
朱衣助剛到北門察院的衙門裏,發令旗向安徽求救,忽然左右向他報告:“老爺,不好了,鄭軍殺來了。”話還沒完,便進來兩個人,把朱衣助抓起來去見鄭成功,鄭成功撫慰一番,把他放了。
鄭將劉某,乘東門之勝,追進瓜洲城裏,將沿江炮移向談家洲向清軍猛轟,把清兵打得一片混亂。這時有鄭軍20名士兵,忽從江中浮了上來,持長刀亂砍,殺得洲上的清兵亂跑逃命。鄭軍水師又到,以上千人追殺,清軍2000人都被消滅。
鄭軍又把大炮移到瓜洲猛轟鎮江,鎮江向南京告急,南京派洪承疇麾下羅將軍鐵騎千人前來援救。鐵騎兵鐵甲如雪,南征中屢屢取勝。羅將軍大言不慚地說:“這些海盜不夠我殺的!”便想入江剿絕鄭軍。
這時,蘇、常四郡軍隊畏鄭軍如虎,見京軍想居前隊,都暗暗慶幸。常州王總鎮、無錫守備張科、江陽守備施某,與羅將軍、管提督等兵九隊,共15000人,羅兵為第一隊,管兵為第二隊,常州王兵為第八隊,無錫、江陰兩營跟著。
京軍驕躁,急著與鄭軍接戰。可是鄭軍的海船在江上忽上忽下,見清軍在南邊,就停泊在北邊;見清軍在北邊,就停泊在南邊。鄭軍表麵上看起來是畏懼清軍而逃避,實際上是誘引清軍。
就這樣,清軍跟著鄭軍兜圈子,走了三天三夜沒有休息,弄得十分疲勞。當時正是酷暑,又連日多雨,熱後下雨,雨過又熱,熱氣薰蒸,清軍將士穿著鎧甲實在是受不了。況且是大熱天,渴得厲害,大軍雲集,飲水供應不上,很多人喝馬尿解渴。馬走了三天三夜,也渴得直張口喘息。城中人送飯到江邊,清軍根本吃不下去。
這時鄭軍前陣用的是長槍,次陣用的是團牌,第三陣用的是倭銃。每一隊50人,前麵有五色旗一麵領頭。每隊有滾被2人,團牌2人。鄭軍按鼓聲緩急來調整部隊前進速度。
因為鄭軍多為步軍,清軍很輕視。過去清軍作戰,凡騎兵遇步兵,後退數丈,加鞭向前突進,敵陣稍動,就乘勢殺入。敵步兵自相踐踏,進而清軍騎兵遊動砍殺,常常以此獲得勝利。而這一次清軍騎兵戰術不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