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與鄭鴻逵商量後決定分兵回救安平,餘部進攻泉州城和防範王進軍隊的進攻。
王進率軍來到大盈,命楊得功、董之製造進攻安平的假象,自己悄悄帶領騎、步兵,乘夜由冷水井出發,經何坑,前出到南安,突到泉州城下。洪政率兵出戰,敗下陣來。趙國祚在城牆上遠遠望見,知道救兵已到,便命士兵在城上四麵呐喊,以造成相助之威。
鄭鴻逵心虛,以為清軍大隊人馬來到,不敢再戰,急忙退回金門。鄭成功正率部在王陵防守,而鄭鴻逵已退,自己勢孤難戰,便也退回安平。
王進進入泉州城後,恐鄭軍知道真相後進行反攻,謝絕趙國祚的挽留,率軍急忙返回漳州。
果然,鄭成功偵知真象後,追悔莫及。急命幾路人馬截追王進部隊,然而此時王進軍隊已過去兩天了。
泉州之役鄭成功雖未達到目的,但他在桃花山打得清軍落花流水,在福建人民中產生巨大影響。他的聲望日益提高。又有許多人投靠到鄭成功手下,如原浙江巡撫盧若騰、進士葉翼雲、舉人陳鼎、武藝精熟的藍登、通曉謀略的施琅及顯貴等人。鄭成功對他們非常尊重,待如上賓。鄭成功加緊操練部隊,並在安平籌集糧餉。
泉州之役也給清軍很大的震動,造成了不少的困難,鄭軍越來越引起了清政權的重視。
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閏三月,鄭成功率部進攻同安。把守同安的清軍將領是遊擊祁光秋和協防遊擊廉郎。二人集合步兵、騎兵和九都的鄉勇,抵抗鄭軍,雙方大戰於店頭山。甘輝挺身出戰,清軍守備王廷的坐騎失蹄被斬。清軍潰退入城。夜半二更,祁、廉與知縣張郊齡打開西門逃走了,第二天城中百姓開城門迎接鄭軍入城。鄭成功發布命令,安撫百姓,不許騷擾。命葉翼雲為同安知縣,勸說百姓追征糧餉,以助軍需;又命陳鼎為縣學教諭,傳告在學諸生,起義勤王。
同安被鄭軍敗破後,清軍提督趙國祚得到消息,飛報總督轉題奏朝廷。皇帝下詣,派遣佟鼐、李率泰、陳錦三人督師恢複各處地方。三人便派兵攻擊同安。
鄭軍使守同安的將領丘縉等得到清軍攻擊同安的報告後,馬上與葉翼雲、陳鼎商議防守的策略。三人商定誓死守衛同安城,同時向鄭成功求援。
清軍在佟鼐的率領下攻到同安。鄭軍出城迎戰被擊回城中。同安鄭軍便回兵城內,準備死守同安,以待鄭成功大軍來援。
八月十六日,清軍攻破同安城,丘縉、林壯猷、金作裕在與清軍巷戰中力竭而死。葉翼雲與陳鼎被俘,從容而死。
佟鼐收複了同安,卻痛恨同安的百姓支持鄭軍堅決抵抗,造成清軍大量傷亡,便下令盡屠城中百姓,血流溝渠,令人發指。
鄭成功正在銅山整頓船隻,訓練士卒,忽然接到葉翼雲等從同安發出的告急請援文書,便立即率大隊舟師回救同安。但天不作美,這幾天北風甚烈,航船難於駕駛,鄭成功帶兵5天才抵達金門。而這時探軍來報說,同安已被攻陷,諸將戰死,葉、陳不屈被殺,全城慘遭屠殺。鄭成功不禁痛哭。他設壇遙祭陣亡將士和被殺的軍官、百姓,三軍無不為之動情感憤,發誓定報此仇。
鄭軍不能再北上,於是便移師於鎮海、銅山一帶。這年十月,永曆帝詔封鄭成功為威遠侯,鄭成功高興地接受了封號。第二年,永曆三年(公元1649年)七月,永曆帝遣使再封鄭成功為廣平公。
幾年來,鄭成功以安平為據點,遊戰於南國,給清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但是鄭成功軍隊的發展,始終受到一定的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