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遊戰南國(1 / 2)

經過鄭成功的苦心經營,鄭成功從南澳回來時,已有了數千人的隊伍。他聽說桂王已在肇慶即位,便放棄了隆武年號,改用永曆記年。

鄭成功命洪政和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和張進為親丁鎮,敦泰、餘寬為左右護衛鎮。這年四月(公元1647年),鄭成功聯合鄭彩、鄭聯兄弟,進攻海澄。清軍入福建後,海澄一度成為清與殘明勢力爭奪之地。鄭軍這次進攻,隻攻破了九都地方,但因計劃不周,而清軍援兵又及時趕到而失利。洪政中流矢受重傷,監軍楊潢陣亡。鄭成功不得不退兵。

鄭成功整頓兵馬,鼓舞士氣,準備再戰。鄭鴻逵頗為欣賞鄭成功不怕挫折的勇氣,但同時擔心鄭成功行動魯莽,萬一孤軍深入,會給清軍造成可乘之機,便寫信給鄭成功:“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先穩固根本性的基礎,然後才能求得穩定的發展。現在你隻占據安平這個彈丸之地,又沒有天險可以依靠,一旦清軍攻打過來,你怎麼辦呢?你應該火速回軍,我領軍相助,我們兩軍合力攻下泉州,做為暫時的安身之地。然後養兵蓄銳,攻打清軍之不備。”鄭成功覺得叔父的話很有道理,當即回兵安平。

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八月,鄭成功與鄭鴻逵合兵進攻泉州。清朝福州提督趙國祚駐守泉州,他認為鄭成功年輕無能,不過率領一群海盜而已,一戰即可將其擊潰。他率領騎兵500人,步兵1500人,分兩隊前往桃花山迎戰。一隊人馬從塗門出發,一隊人馬從東門出發,直衝鄭成功營壘而來。

鄭家合兵約有10000人,分別部署在桃花山下。鄭成功見清兵殺來,便令洪政、陳新兩員大將迎戰。戰鬥從早晨一直打到中午,雙方相互衝突相拒,未見勝負。鄭鴻逵見不能立時取勝,便命林順從旁夾攻。同時鄭成功也命餘寬出奇兵截殺清軍。清軍經不住鄭氏大軍的勇猛攻擊,陣勢大亂,鄭成功乘機揮軍追殺,清軍大敗而逃。鄭軍追至城下,也鳴金收兵。

鄭軍每次攻擊泉州城,清軍溜石寨參軍解應龍都出兵救援,使鄭軍不能全力攻城。於是,鄭成功決定設計除掉這個隱患。

他帶著隊伍來到泉州城下,命人吹號進軍,猛攻泉州城。趙國祚看見城下到處都是鄭軍的旗幟,好像所有的隊伍都在攻城,急忙呼救。解應龍果然率兵來援助。他卻不知道,鄭成功已派出一支部隊,攻擊他的溜石寨,而另派一支隊伍,埋伏在解應龍所經的大路上。當解應龍走到中途時,得到快馬來報,說鄭軍正在攻溜石寨。他急忙率軍回救,路上走入鄭軍的埋伏圈。解應龍所率1000人被團團圍住,他本人被亂軍打死。溜石寨也被攻破了。

鄭軍聲勢大振。趙國祚才開始注意加強防守,不敢輕視鄭軍,日夜在城內巡察。

鄭成功見解應龍被殲,已無後顧之憂,便親自督陣,在泉州城四下擺好大炮,四麵齊攻。命令洪政、陳新、餘寬、郭泰等將,率兵架起雲梯一齊登城。趙國祚千方百計防守。鄭軍沒能打下泉州城。

清漳州守將王進,綽號“王老虎”,作戰非常勇敢。聽說泉州被圍,他說服總兵楊佑,說明“唇亡齒寒”的道理,楊佑答應了他的要求。為了防止漳州被鄭彩軍隊攻擊,王進隻帶了1500人去援助泉州。

王進率騎兵500名、步兵1000名,分三隊前行泉州。第一隊由總領旗趙英和左哨千總楊得功會同安營遊擊廉郎,聲言攻擊安平。因為安平是鄭成功的根據地,鄭成功肯定會回兵救援。王進親率一隊,相機而動。第三隊由右哨千總李玉和遊擊祁光秋作為援兵。首先派人號稱是王進率大部隊,會合潮州援兵數萬人,抵達泉州城下,攻擊鄭成功部隊,以解泉州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