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對王大珩有個公論,說他就是屬於那種永遠追蹤前沿科學,有眼光,有魄力的科學家。說他之所以能始終站在科學前沿,就是因為他正如錢德拉塞卡所說,在理解大自然的過程中具有某種謙虛精神。

晚年後,王大珩為了讓自己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不落伍,甚至俯身向學生求教。有一次,王大珩的學生趙文興來北京看望導師。師生倆親親熱熱地嘮了一會兒後,王大珩突然對趙文興說:“有件事情我想請你幫助一下。”趙文興不由得一時有點發愣,不知道導師有什麼事情要自己辦,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辦。沒想到,接下來王大珩竟十分誠懇地對他說:“我有很多年對材料不接觸了,在好多事情上不如你們年輕人了解得多,你現在是光材部主任,掌握材料信息的來源多,我想請你以後有這方麵的新的東西,無論是新材料、新信息還是新工藝都能給我一份。讓我也能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說罷,又笑著補充道,“年紀大的人有時候是需要向年輕人請教的。就是字要大一些,我這眼睛可是越來越不行了。”趙文興默默地望著自己的導師,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這個山東漢子的眼睛突然濕潤了。趙文興說,能對自己的學生說出這種話的人,是最偉大的人!

研讀王大珩的另一位學生薑會林也有一件記憶深刻的事。80年代時薑會林正讀王大珩的博士生,有天晚上去王大珩家裏談課題。進門後,薑會林見王大珩正在那裏聚精會神地看書,看薑會林來了,王大珩就把書扣著放在桌子上,笑著問他:“你猜猜看,我剛才是在看什麼書?”薑會林猜了好一會兒也沒猜到,

王大珩就樂了,他笑著把書翻過來舉到薑會林麵前說:“你看,是《BASIC語言》。”看到薑會林驚奇的神情,王大衝感歎了一聲說:“很遺憾,我現在還是個計算機盲。我已經70多歲了,精通恐怕是來不及了,有時間就掃掃盲吧。”這件事給了薑會林很大的觸動,他沒想到德高望重的導師會為自己不懂計算機而苦惱,更沒想到已年逾古稀的導師還能下決心從“BASIC語言”學起。薑會林說,導師之所以在晚年之後還能始終保持前瞻性的目光,總是言之有物,總是有新的東西,就是因為他從不故步自封,始終追蹤前沿科學的發展,不斷接受新事物。

揮毫

晚年後的王大珩很願意幫助和提攜年輕人。現任國家科技部部長曹健林當年博士畢業回國後,想申請“863計劃”中的幾個光學方麵的科研項目。他和兩位也是剛從國外學成回國的年輕科學家一起去找王大珩,想請王大珩支持他們,幫助他們申請下來這個項目。但當他們憑著一股熱情跑到王大珩的門口後卻猶豫了。他們自忖三個人都不是王大5行直接帶出來的學生,與王大珩都沒有太深的接觸,他們拿不準這樣貿然闖去找王大珩是不是太唐突了,擔心以王大珩的名氣,肯不肯會見他們這幾個無名小卒?還擔心即便是會見了他們,以王大珩的高齡,能不能有耐心聽他們的闡述?更擔心即便是耐心聽了闡述,以王大珩的身份,願不願意支持、幫助他們這幾個年輕人?他們在王大珩的門前一圈又一圈地轉著圈子,一遍又一遍地給自己打氣,很久,才鼓足勇氣忐忑不安地敲響了王大珩的門。進王大珩那個門之前,曹健林他們以為自己把一切都想到了。但當他們走進了王大銜的門之後才發現,竟有那麼多的沒想到在那裏等著他們。他們沒想到王大珩會那麼親切地歡迎他們,沒想到王大珩會那麼認真地傾聽他們的闡述,沒想到王大珩會那麼耐心地了解他們的想法,沒想到王大珩會那麼真切地理解他們,沒想到王大珩會那麼熱情地支持他們。而最最令他們沒想到的就是,王大珩在了解清楚情況之後,不僅十分痛快地答應幫助他們,而且當即就提筆給他們寫了五封推薦信!揣著那五封推薦信,曹健林他們就像是懷裏揣著一把火。他們申請的這個有關X-射線膜層方麵的研究課題,人家花了幾十萬都沒有搞出來。曹健林說:“我隻要一萬元,保證把這個課題做出來!”結果,他們真的隻用一萬元就把這個項目拿了下來。曹建林也因此成為我國X-射線膜層領域的專家。

2005年,第二十屆國際光學大會在中國長春召開。90歲高齡的王大珩以大會名譽主席的身份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王大珩操著流利的英語,一口氣講了40分鍾的話,介紹中國光學的發展和近年來在應用光學和光學工程方麵取得的重要成就。他的講話思維敏銳、頭腦清楚,擁有的知識與國際光學技術完全同步,使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他的講話所折服,外國同行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表達他們對這位科學老人的欽佩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