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清聖祖玄燁(1 / 1)

清聖祖玄燁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素有“康熙大帝”之美譽。

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的第三個兒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時年8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4位大臣共同輔政,年號康熙,習稱康熙帝。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莊文皇後的幫助下,於康熙九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鼇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清聖祖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攻取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1688—1697年),並勝利地驅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他在京師東北的熱河營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

清聖祖親政不久後,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複了京察、大計等考核製度。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他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康熙帝其中最著名的是6次南巡,此外還有3次東巡、1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清聖祖重視對漢族知識分子的優遇。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製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他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

不過,清聖祖也存在保守和落後的方麵。他在攻取台灣後開放了海禁,但是由於擔心米穀出境,又明令禁止南洋貿易。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還發生過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事件。

清聖祖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鬥,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他病死於暢春園。

“三藩”是指哪3個藩王?

“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鎮守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耿仲明、子耿精忠),鎮守福建。其中以吳三桂勢力最大。

康熙時,挫敗沙俄侵略者發生在哪次戰役?

17世紀中葉,沙俄派兵侵占雅克薩(在今黑龍江呼瑪西北,漠河以東的黑龍江北岸)。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康熙命都統彭春、副都統郎坦、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等率領水陸軍約3000人,自黑龍江城(今黑龍江愛輝)出發,五月二十二日進圍雅克薩。俄將托爾布津妄圖負隅頑抗。二十四日晚,清軍開始發炮轟擊。第二天早晨,郎坦又下令在城下三麵積柴,聲言火攻。托爾布津乞降,退往尼布楚。同年冬,俄軍重占雅克薩,築城據守。次年,薩布素、郎坦等奉命率軍再圍雅克薩,擊殺托爾布津,繼而在城外掘壕圍困俄軍。在沙皇政府的請求下,清軍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夏撤圍。史稱“雅克薩之戰”。

大開眼界

博學鴻儒科又稱“博學宏詞科”,本是唐宋時科舉考試的一種形式。康熙年間為加重此科的地位,特將“宏詞”改為“鴻儒”。其實曆史上清朝第一次舉行此科是在康熙十八年,先由內外大臣舉薦,不分已仕未仕,定期在殿廷考試,錄取者授以翰林官。它是康熙皇帝籠絡漢族士大夫的一項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