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清太祖努爾哈赤(1 / 1)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居住在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機擴展勢力,開始強大起來。在其傑出首領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女真實現了統一,建立了後金政權。

努爾哈赤(1559—1626年),愛新覺羅氏,大金(後金)開國君主。他出生在建州女真的一個貴族家庭。祖父覺昌安為建州左衛都指揮,父親塔克世為建州左衛指揮。努爾哈赤10歲時,母親病逝,由於繼母對他不好,便與弟弟舒爾哈齊寄養在外祖父王杲家裏。王杲對努爾哈赤非常好,教他騎馬射箭、漢語文化等。

萬曆二年(1574年),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攻破王杲屯寨。努爾哈赤和弟弟因此做了俘虜。努爾哈赤用漢語請求賜死,李成梁不但沒殺他,而且還把他留在身邊做書童。每逢征戰,努爾哈赤都衝鋒在前,屢屢立下戰功,因而頗受李成梁的賞識。

努爾哈赤

萬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在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的引導下,發兵征討王杲的兒子阿台。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在這次混戰中被誤殺。噩耗傳來,努爾哈赤悲痛萬分。他受命回建州襲父職,任建州左衛指揮。為了替祖、父報仇,他以“遺甲十三副”起兵,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事業。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打敗了仇敵尼堪外蘭,攻占圖倫城,首先控製了整個蘇克素護部。然後用了30多年的時間,東伐西討,南征北戰,統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全部,以及野人女真的大部,從而結束了自元、明以來女真社會長期分裂和動亂不安的局麵。

隨著女真各部走向統一,人口增多,地域擴大,努爾哈赤根據需要,在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方麵采取許多改革措施。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他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以蒙古文字母與女真語音創製滿文,稱為老滿文,作為本民族文字開始應用推廣。四十三年,又在原有女真狩獵的“牛錄”組織的基礎上,建立八旗製度。把全體人民分隸各旗牛錄統轄之下,成為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自此公開與明抗衡。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統兵攻陷明撫順、清河等地,後金由防禦轉入進攻。天命六年,相繼攻占沈陽、遼陽等70餘城,遼河以東盡為後金所有。天命十一年正月,努爾哈赤乘明遼東經略高第放棄關外、退守關內之機,率領大軍進攻寧遠(今遼寧興城),被寧遠守將袁崇煥擊敗,損失慘重。這是努爾哈赤對明戰爭以來第一次遭受挫敗,他滿懷憤恨返回沈陽。七月身患毒疽,八月十一日病死。

牛錄是什麼意思?

牛錄在女真語中為“大箭”,後來演變為八旗的基本單位。女真人在狩獵時,將每十個人編為一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位首領,而組員必須送一隻箭給首領,所以牛錄就成為兵製的單位,其首領稱為牛錄額真。

八旗是指哪八旗?

努爾哈赤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他又在牛錄製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製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

大開眼界

滿文分為老滿文、新滿文兩種,老滿文又稱“無圈點老滿文”,於1599年仿蒙古文創製,1632年進行了改造,成為新滿文,或稱“有圈點滿文”。老滿文僅使用30餘年,留下的文獻不多,最著名的是《滿文老檔》等後金時期的檔案,還有一些碑銘、木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