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明太祖朱元璋(1 / 1)

朱元璋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一個落魄的僧人,後來參加元末農民起義,曆經15年而成就帝業,是繼漢高祖劉邦之後又一個出身低微、起自草莽的平民皇帝。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苦農家。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和長兄先後去世,於是他入皇覺寺為僧。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受好友湯和來信勸說,參加紅巾軍,投靠郭子興,由於指揮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軍官升為元帥。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今江蘇南京),將這裏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改名為應天府。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采取穩健的進攻措施,擊敗了徐壽輝、陳友諒的勢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封為吳王。同年將小明王沉入長江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同年攻克大都,元朝滅亡。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即位後,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采取了一係列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主要有獎勵墾荒,蠲免賦役,編造黃冊和魚鱗圖冊,整頓戶籍,清查土地,興修水利,振興農桑;移徙豪強,抑製兼並勢力;嚴禁官吏貪汙,約束功臣;實行軍屯、商屯,減輕民間軍費負擔;放還奴婢為民,改善勞動者地位等。這些措施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進步,促進了明初經濟的繁榮。

為了鞏固初建的明王朝,他分封諸子為藩王,鎮守重地。對百官實行特務統治,屢興大獄。其中最主要的兩次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誅殺了數萬人,開國功臣幾乎被除去大半。這些做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治國之初采用一些嚴厲的手段,對鞏固封建政權是有利的。

什麼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胡惟庸是左丞相,深得朱元璋的寵信,因而權勢日盛,遂專權跋扈。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將胡惟庸和塗節、陳寧等處死。“胡惟庸案”前後延續達10年之久,株連殺戮者達3萬餘人。

藍玉是功勳卓著的大將,被封為涼國公。但藍玉居功自傲,日益驕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被告謀反,朱元璋借機將他殺了,連坐被族誅者有1.5萬人。

什麼是魚鱗圖冊?

魚鱗圖冊是舊時為征派賦役和保護封建土地所有權編造的土地登記簿冊。因所繪田畝挨次排列,狀如魚鱗,故名。宋時婺州、漳州等地曾編造,未廣泛推行。明洪武年間命各州縣分區編造,以田地為主,分號詳列麵積、地形、四至、土質及業主姓名,一式四份,分存各級政府,作為征稅根據。

大開眼界

朱元璋生前找了許多畫工來畫自己的像,畫得都很逼真。由於朱元璋的相貌不雅,據史書記載,朱元璋“資貌奇偉、奇骨冠頂”。就是說朱元璋有一副非常特別的相貌,黑黑的大臉,額頭和太陽穴高高隆起,顴骨凸出,大鼻子,大耳朵,粗眉毛,一對眼睛鼓鼓的,發出冷酷的光。寬闊的下巴比上額還要長,誰看了都會吃驚。所以畫工畫得越逼真,朱元璋越不滿意。後來,有個畫工猜中了朱元璋的心思,他畫得麵貌輪廓有些像朱皇帝,卻一臉的和氣,看上去慈祥仁愛,同時又顯得威嚴沉穩。朱元璋對此很滿意,命人臨摹了很多份,分賜給諸子和王公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