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轉世再見:零落憑誰吊(2)(1 / 3)

莊連福便問是否可以一見弘一法師,傳貫法師見這二人打扮有些疑惑。二人坦誠相告是基督徒。

莊連福趕緊解釋:“我們之間是異教的關係,這一點不假。但我們基督教的自由、平等、博愛,甚至舍身流身的教義,跟佛教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宗旨其實是一樣的呀!”

固執的傳貫法師,之前並沒有聽過這樣的理論,於是阻止了二人去見弘一法師。二位基督徒無奈下山。

當晚,傳貫向弘一法師講述了白天所作的“大義凜然”之舉,本以為會得到弘一法師的讚譽。但是,弘一法師在聽過事情之後,又急又氣。將傳貫嚴重批評。並責令他第二天下山向莊連福校長賠罪。

隔日,傳貫來到了小學校。莊連福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忽然,他發現教室門口跪著一個和尚,這讓他十分驚訝,於是急忙上前將其扶起,仔細一看,便認出這就是昨天遇上的那個和尚。傳貫說明,自己是應弘一法師訓責,為昨日的冒昧來賠罪。莊連福又一把將傳貫扶起,並暫時下了課,表示帶傳貫到宿舍裏去喝茶。可是,傳貫表示不敢受茶。他說:“萬萬不可受你們的招待,我隻是前來謝罪,此外,大師要我把這個轉給您。”傳貫又取出弘一法師手書的單條四幅及一本《華嚴經》送給莊校長。

弘一法師的寬廣的胸懷感動了莊校長。此後,莊校長和傳貫法師有了來往,當他知弘一法師規定每日下午一時半準時向信徒講經,便又約了六個教友上山聽講。

一時半快要到了,隻見傳貫法師用一根小巧的木棍在門框沿輕輕地敲了三下,弘一法師隨即就從臥室開門而出。莊校長發現,弘一法師身材清瘦,穿著簡樸整潔。他的鞋子上打了很多補丁,卻洗得很幹淨。

弘一法師始終給人以寧靜超遠的感覺。弘一法師講經前,緩緩而沉著地走到佛像前,懷著十分虔誠的心情點上三柱香,並且整整齊齊地插在香爐裏。然後他轉過身來,對滿堂聽眾微微一笑。他接著坐在一塊方形的禪倚上,麵向聽眾,神情肅穆又和藹。一開講,大師目不轉睛,聚精會神。

弘一法師講經時吐字清晰,論點鮮明,論證有序,說服力和感召力都極強。全場總是鴉雀無聲,任何人都不忍心打破這莊嚴的寧靜。

弘一法師講了45分鍾後,就略作休息。休息完後又回來端做在禪椅上。這時,聽眾開始提問:“請問大師三餐飯吃什麼?”

“吃稀飯,炒鹽佐膳,亦可謂山珍海味具備了!”弘一法師簡明作答。

“請問大師,禮佛時應該備些什麼?”

“善信者進寺禮佛時,清花果燭,就算有禮了,不必其他;不必放鞭炮、燒金箔;更不必演戲、喧喧擾擾,這才是釋教徒的真正心境。”

這殷殷的教誨讓莊連福等基督徒十分受教,對弘一法師的敬仰之情,也更加深厚。此後,聽弘一法師講經的人中,便多了這支基督教的新隊伍,弘一法師每一次講經,他們都會趕來,每次都又增加了許多基督徒。

佛門的高僧,吸引了基督教眾,足以看出弘一法師的魅力及威望。有一種“平等觀諸法,慈光照十方”的磅礴氣象。

隨同弘一法師一起到惠安來的還有廣洽法師。廣洽法師乳名老禪,父親是清朝貢生,早在廣洽五歲那年就離開了人間。廣洽在1921年10月正式在南普陀寺拜瑞等和尚為師,出家為僧人。1929年與第二次到閩南的弘一法師相識,從此結下了緣分。

在1931年9月,廣洽寫信給弘一法師,邀其赴閩。弘一法師在1932年11月開始在閩南定居後,便與廣洽法師間建立起了十分融洽的關係,心中有了感觸便會寫字送給廣洽,並為他取了一個號“普潤”。

弘一法師的厚愛,自然使廣洽心中充滿了溫暖,廣洽從心裏非常感激。後來廣洽成為了弘一法師的十一位學法弟子之一。師徒情深,始終相依為伴。

歲月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讓弱小的孩童長成壯年,它又將一個健壯的身體催得衰殘。每當弘一法師感受到自己生命衰危之時,也總是想到交代後事。生命的每一天裏,他都是認真的,對待死亡,亦是如此。

淨峰是個山幽水美的佳處,弘一法師想在淨峰長住,但是,各處的邀請使他又不得不離開。他的生命一息尚存,他的弘法之路便要繼續下去。

3.想·最後思慮

《贈津中同人》

千秋功罪公評在,我本紅羊劫外身。

自分聰明原有限,羞將事後論旁人。

--李叔同

每一個棵草木,終將走向荒蕪,每一段人生,都將走向末路,生命,隻有經曆了生死才算完整。那麼,最後的路途,你將會邁出怎樣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