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最美蓮花:今唱清涼歌(3)(2 / 2)

弘一法師在入佛門之後,慈悲心懷更為寬廣。

僧人們有“結夏”的儀規,“結夏”是僧人每年有三個月的時間需要僧籍所屬的寺院裏麵靜修。在這個期間,寺裏有一隻小黃狗病危,於是弘一法師請了一位僧人,一同為其念經超度,並送到了葬青龍山麓。

一次,弘一法師在渡江的船上看見了一隻老鴨被關在了籠子裏,主人準備將老鴨送到鄉下去宰殺。麵對一個生命將亡,弘一的法師立刻懇請替老鴨贖命,並以三倍的市值買下了老鴨。後來,弘一法師授意豐子愷將老鴨形象繪出,再由自己題詞,最後編入《護生畫集》。

“罪惡第一為殺,天地大德曰生。老鴨劄劄,延頸哀鳴;我為贖歸,畜為靈囿。功德回施群生,願悉無病長壽。”

更有一次,弘一法師在寺廟裏掩關,偶然發現那裏的老鼠很淒慘,他便懂了惻隱之心,時常有意剩下自己飯菜,定時放在牆角供老鼠享用。他還人找來破布和棉絮給老鼠做窩用。

時光荏苒,這個曾經聲名遠播的偏偏公子已經出家近兩年之久。他日的文化名人,今時的佛門僧人,他雖說是遁入了空門。可是他的傳奇卻不曾因此而停歇,宗教為他的人生更加渲染了一層神秘色彩。曾經的親友頻頻到訪,以表關心,但是反而攪擾了他的清修。他想放下世事,然而世事卻並不願意放下他。再加上杭州寺廟香火旺盛,對於弘一法師來說,的確有不小的妨礙,有時候甚至連靜心都是難事。

縱觀弘一法師多年的修行,似乎總是在不斷地遷徙之中,且居無定所,他對自己極為嚴格,因此總是會留給人們一種苦行僧的印象。

弘一法師也曾想過尋一處幽靜之處,能夠安心地修行,參禪悟道。他曾在浙一師任教期間得知杭州的貝山是一處幽靜之所,所以他決心前往掩關。

時年六月,弘一法師終於踏上了行進貝山之路,弘一法師輕輕地向岸邊送行的朋友和學生送別。

藍天之下,江水悠悠,水波一圈一圈地蕩向遠方,不知,此時的弘一法師的蓮心會否輕顫,泛起微微涼愁。

入山之後,弘一法師本想借次良機開始自己的鑽研。然而,事並不一定遂人願。貝山,並非人們想象的恍如仙境的清幽聖地,那一段日子接連的暴雨使得他築屋修行的計劃破滅了。於是便住進了靈濟寺,潛心研究佛書。

在寺中,印光法師對弘一法師關愛有加,弘一法師也對印光法師非常崇敬。在後來的修行之中,的弘一法師一直以印光法師為榜樣,嚴格自律。

佛在金剛經中教誨菩薩要“不受福德”。享福必會增長貪、嗔、癡、慢、疑、惡習。不但不能降伏其心,不能消除業障,障惡反與日俱增。此為墮落之因。故應“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弘一法師則深深地將這佛理印記在心,並身體力行,始終做一個苦行僧。

一次,弘一法師輾轉到了寧波的七塔寺,好友夏丏尊當時正好在寧波任課,於是兩人由次機緣得以相見。好友夏丏尊見弘一法師住宿條件級差,曾經的貴公子,如今和其他僧人一齊睡統鋪,心中倍感酸楚。於是夏丏尊請弘一法師到白馬湖居住。幾次請求後,弘一法師應邀去了,但是卻帶上了他自己的鋪蓋。到了白馬湖,他將自己的破席鋪在了床上。當他拿出一條破舊的毛巾去湖邊洗臉的時候,夏丏尊要為弘一法師更換。夏丏尊為弘一法師的貧寒窘迫而感到辛酸,而弘一法師卻從容地將毛巾展開給夏丏尊看,以表示這條毛巾還可以用。最後,夏丏尊無奈隻得掩麵離開。

此外,弘一法師一直堅持過午不食,隻要錯過午飯時間,他寧可挨餓也不會再進食。當夏丏尊看到弘一法師歡喜地吃著素淡的白菜蘿卜時歡欣的樣子,甚至都要哭了出來。夏丏尊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徹底的變了。他成了真真正正的弘一法師。曾經那個放蕩不羈的才子,那個鑲著金邊的貴公子,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複存在了。

夏丏尊曾在《生活的藝術》中寫道:在弘一法師的世界裏,一切都好。白鈉衣、破卷席和舊毛巾一樣好,青菜、蘿卜和白開水同樣好。鹹也好,淡也好,樣樣都好;能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歡愉的心情觀照出人生的本來麵目,這種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輪皓月,大師的內心是何等空靈的境界啊!

這一切眾人認為的苦,在弘一法師的眼中並非覺苦,他在這種苦修中體會到了一種無價的輕鬆和超脫,更有了輕靈的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