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吳煥先的故事(2 / 2)

1934年4月,吳煥先和徐海東各帶一支部隊,在商城縣東南豹子岩會合。省委召開擴大會議,確定吳煥先改任政治委員,徐海東改任軍長。吳煥先和徐海東在會上提出,紅軍和遊擊隊行動要“靈活,慎重,不要機械”;作戰方針要從實際出發,“打不了不打,打不勝不打,要打就打殲滅戰”的正確意見。

蔣介石在對紅軍進行第五次“圍剿”時,把東北軍調到鄂豫皖地區。吳煥先找從敵占區來的商販談話,親自審訊俘虜,經過調查研究認為,東北軍裝備好,但他們不善於山地作戰;不少官兵思鄉懷土,不願打內戰;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十分不滿。吳煥先給幹部做了報告,要求除軍事上堅決打擊外,還要大力采取各種方式進行政治瓦解,並要求部隊一定要執行俘虜政策。7月1日,東北軍一一五師三個團在羅山縣長嶺崗向我進逼。我軍原準備轉移,但掩護部隊與東北軍一交火,東北軍就倉皇後退。於是,吳煥先馬上改變計劃,組織部隊追擊。紅軍邊衝鋒邊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的弟兄不要上老蔣的當!”“槍口一致對外!”在軍事壓力與政治瓦解之下,東北軍紛紛繳械投降,我軍俘虜敵團長以下的近三千人。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開始長征。紅二十五軍北上到達河南省方城縣時,突然遭到敵人一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的追堵。敵人從兩翼包抄而來,形勢危急。有個貪生怕死的參謀主任,騎著一頭騾子,倉皇逃跑,導致一些部隊出現混亂。吳煥先立刻從警衛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站在高處,大聲喊道:“站住,衝上去頂住敵群”。部隊展開白刃格鬥,終於打退了敵人。第二天,吳煥先集合部隊,表彰了作戰勇敢的人,嚴肅懲處了那個臨陣脫逃的參謀主任,全軍指戰員受到一次深刻的戰場紀律教育。

1935年春天,蔣介石拚湊了三十多個團的兵力,向鄂豫陝邊發起了大規模進攻,限令在5、6、7三個月,全殲紅二十五軍。恰在這時,鄂豫陝邊區省委書記徐寶珊因病去世,省委決定由吳煥先代理書記。他主持召開省委軍事會議,研究確定了反“圍剿”的作戰方針,組織部隊反擊,粉碎了強大敵人的圍攻。7月中旬,紅二十五軍乘勝打擊終南山,前鋒部隊直抵西安以南二十裏處,威逼敵軍老巢。蔣介石妄圖消滅紅二十五軍的計劃徹底破產。

這期間,吳煥先十分關心中央紅軍和二、四方麵軍的行蹤。當獲悉一、四方麵軍在川西會合,正在北上。吳煥先召開省委會議,分析了鬥爭形勢,決定帶領紅二十五軍急速向甘肅方向挺進,接應黨中央與主力紅軍。隨後,吳煥先等人率紅二十五軍轉向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師。並留下鄭位三、陳先瑞等人和一些部隊繼續堅持陝南地區的鬥爭,鞏固和發展陝南革命根據地。

8月初,紅軍進入甘肅境內,攻占兩當縣城,又渡過渭河,攻克秦安,出現在隴東高原。接著紅軍占領隆德縣城,翻越六盤山,繞過平涼,直抵涇河邊上的白水鎮。這時,敵三十五師騎兵團及二○八團數千人,突然從西峰鎮方向猛撲過來,企圖在涇河北岸堵擊我軍。紅二十五軍則南渡涇河,佯作奪路入陝之狀,調動敵人於涇河沿岸,然後再乘機渡過涇河,揮師北上。8月21日,我軍冒雨南渡,部隊剛過一半,山洪暴發,河水猛漲,有的同誌被急流卷走。吳煥先和軍部直屬部隊、擔任後衛任務的二二三團大部,被阻在涇河北岸。這時敵騎一千餘人,由涇川方向奔襲過來,我後衛部隊被迫在河邊背水作戰,形勢險惡。吳煥先立刻帶領軍部交通隊一百五十多人,直插敵人腰部。他高聲呼喊:“同誌們,決不能讓敵人逼近河邊!壓住敵人就是勝利!”部隊一鼓作氣衝上前去,搶占製高點,把敵側後截成兩段。在激戰中,吳煥先身負重傷。同誌們聞知這不幸消息,一個個怒火萬丈,與敵人拚死搏鬥,把敵人從土塬上壓到溝裏,全殲敵人,敵團長也被擊斃。可是,就在戰鬥的勝利時刻,吳煥先已經英勇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