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出祁山,“圍魏救趙”:讓下屬主動地去工作(3)(3 / 3)

識人需要知己,知己方能識人。在領導崗位上擔任一把手的人,可以用下麵所提供的問題來檢查自己,認識自己:

一、是否有一人包打天下的思想

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總是有限的。作為領導者,要充分發揮下屬的作用,而不能存有私心,想借個人的發揮搞“驚人之舉”,故意樹立自己在下屬中的威信。

對於工作,不能大包大攬。否則,你就會陷入應接不暇的境地。結果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好,反而令下屬對你意見多多。同時也破壞了層次領導的原則,正常的工作秩序得不到保證。也嚴重地挫傷了有才之士的積極性:既然你一個人可以包打天下,還要我們幹什麼呢?

二、是否能夠傾聽下屬的意見

不能傾聽下屬的意見,勢必會“獨裁專治”、剛愎自用。下屬向你提出了好的建議,你卻不理不睬,勢必影響下屬的積極性,長久下去,將不再有人多言;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正確無誤,你是領導者,倘若你決策錯誤,將會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你必須善於傾聽下屬意見,經常到下屬之中去,關心他們的冷暖,體察他們的心情,隻有這樣,才能得下屬的擁護和支持。

三、是否有一個正確的目標

目標能統一思想、鼓舞士氣、激勵鬥誌,使下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地為一個目標而奮鬥。目標明確,才能圍繞這個主題而籌劃其他工作,責權利更加分明,既便於領導約束自己,也便於指導別人。

四、是否做到了嚴格要求自己

領導者是領頭羊,無形之中為下屬樹立了榜樣作用,如果身為領導的你表現得懶散、毫無進取之心,勢必軍心渙散,又怎能招攬賢才繁榮大業。因此,身為領導者,應做到嚴格要求自己,為下屬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五、是否做到了賞罰分明

賞罰分明,這是領導者用人的重要原則。無數的曆史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有功不賞,必將眾叛親離。特別是有才奮發者,他們當中大多數都以獲得獎賞的多寡來衡量領導對自己的理解與信任程度,若有功不賞,必將理解成不被重視,不受信任,從而產生委屈而離去另投明主。對於有特殊貢獻的人,還應該給予特殊的獎勵。該罰則罰,對過失者給予懲罰,可以讓當事者認識錯誤,吸取教訓,對其他人也能起到警醒的作用。

六、是否講究信義

取信於下屬是每個領導者必須做到的,“人無信不立”,身為領導者,如果你不能得到下屬信任,你將毫無威信可言。下屬不信任你,其執行力必然大打折扣,你會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賢才也會離你遠去。

七、是否做到了用人所長,避人所短

人無完人。一個人若沒有短處,實際上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所謂樣樣皆能,必然欠缺多多。

芸芸眾生中,就如同一棵樹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幾乎沒有兩個人的才能是相同的,或長於此,或短於彼,這是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事實,隻有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充分發揮各方麵人才的作用。

八、是否做到了恩威並重、寬嚴相濟

“打個巴掌給個甜棗吃。”意思是既要對部下批評或責罰,使他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又要寬厚待人,恰當地給他一些鼓勵,引導他朝正確的方向發展。這種方法與我們常說的“胡蘿卜加大棒,又打有拉”的道理相同。領導的“大棒”是強硬的一手,樹立了威信,鎮住了局麵;再通過“胡蘿卜”或“甜棗”的恩澤緩緩傳遞過去,浸潤到每個下屬的心中。

當然,“大棒”是對眾人而言的,對於某些人而言,又有不同的作法。部屬中,有些“千裏馬”是不用重鞭的。對於好勝心特別強的人,對於極富反抗精神又能力非凡的人,就不能用“大棒” 壓製得他無法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