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此番應運而生,有兩大妙用:一是,我軍所用糧米均在劍閣,蜀道艱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用“木牛”、“流馬”搬運甚是便利,且“牛馬”不吃不喝,可以晝夜運轉;二是,我心中已有計策,可用“木牛”、“流馬”大敗魏軍。“木牛”、“流馬”,在外人看來很是神奇,但我知其隻不過是創新的產物,而我以為創新能力是欲成大事者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
將計就計大敗司馬懿,司馬懿引兵敗歸,我每日派兵挑戰,魏軍隻不出迎。為了求取破敵良策,我自乘小車,到祁山前,渭水東西,踏看地形。忽到一穀口,見其形如葫蘆之狀,內中可容千人,兩山又合一穀,可容四五百人,背後兩山環抱,隻可通一人一騎。
我見狀,心中暗喜,問向導此處是何地名,得知名為上方穀,又號葫蘆穀,我心中破敵之策已定。
回到帳中,我喚裨將杜睿、胡忠二人,召集隨軍匠作一千餘人,入葫蘆穀中,監造“木牛”、“流馬”應用。我又令馬岱領五萬兵守住穀口,匠人不許外出,外人不許放入。擒司馬懿之計,在此一舉,切不可走漏消息。
“木牛”、“流馬”,自古及今,未有聞者。如此神奇之作,應歸功於我妻阿醜。阿醜心靈手巧,在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了沔南一帶人民推磨磨麵的經驗,在此基礎之上創造了用木製機器磨麵的方法,簡單、方便,木器又不吃不喝,且能晝夜運轉,從而啟發了我,製造出了此“木牛”、“流馬”,以及那威力強大的“連弩”之法。
“木牛”、“流馬”此番應運而生,有兩大妙用:一是,我軍所用糧米均在劍閣,蜀道艱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用“木牛”、“流馬”搬運甚是便利,且“牛馬”不吃不喝,可以晝夜運轉;二是,我心中已有計策,可用“木牛”、“流馬”大敗魏軍。
不過數日,“木牛”、“流馬”皆製造完畢,猶如活牛活馬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眾人見了,無不欣喜。
我讓右將軍高翔引一千兵馬駕“木牛”、“流馬”,自劍閣直抵祁山大寨,往來搬運糧草,供全軍食用。
我料司馬懿知我有如此神物,必定要來搶去,仿我之法依樣製造。如此正合我意,我定讓他得我幾匹“木牛”、“流馬”,他日送我百倍、千倍資助。
果然不出我所料,高翔驅“木牛”、“流馬”搬運糧草,被魏將張虎、樂琳搶去數匹。不久便有細子來報:司馬懿見了“木牛”、“流馬”之後,令巧匠百餘人,依其尺寸長短厚薄之法依樣製造。不出數日,已造成兩千餘隻,亦能奔走。司馬懿令鎮遠將軍岑威,引軍驅“木牛”、“流馬”去隴西搬運糧草,往來不絕。
見司馬懿中我之計,我即吩咐王平引一千兵,扮作魏人,混入魏軍運糧隊中,殺散護糧之人,然後在“木牛”、“流馬”身上作手腳,迷惑魏軍;我又喚張嶷,令他引五百軍,扮作神兵,皆鬼頭獸身,用五彩塗麵,裝作種種怪異之狀,一手執旗,一手仗劍,身掛葫蘆,口內藏煙火之物,伏於山前,侍機而動;又令魏延、薑維引一萬兵,去北原寨口,接應“木牛、“流馬”;令廖化、張冀引兵五千,去斷司馬懿歸路;令馬忠、馬岱引二千兵,去渭南挑戰。
且說魏將岑威引軍驅“木牛”、“流馬”,裝運糧草。正行之間,忽報前麵有兵巡糧,令人哨探,誤認為是魏兵,遂將兩軍合於一處,繼續前行。王平依我之計,領兵混入魏軍之中,出奇不意斬殺了岑威,魏軍死傷大半,遂引兵盡驅“木牛”、“流馬”而回。
郭淮聞軍糧被劫,急忙從北原寨內引兵去救,王平令士兵扭轉“木牛”、“流馬”舌頭。盡棄於道上,且戰且退,郭淮也不追趕,欲驅“木牛”、“流馬”而回,卻哪裏能夠驅動?正在疑惑之際,魏延、薑維依計殺來,王平又引兵殺回,三路夾擊,郭淮大敗而走。
王平又將“木牛”、“流馬”舌頭重新扭轉,驅趕而行。郭淮望見,欲回兵追趕,此時隻見後山擁出一隊神兵,一個個手執旗劍,形狀怪異,擁護著“木牛”、“流馬”而去,郭淮疑惑,不敢追趕。
司馬老賊聞北原兵敗,急忙引軍去救,才到半路,張冀、廖化兩路兵馬自險峻處殺出。司馬懿落慌而逃,兵馬盡折,單槍匹馬向密林裏逃去。廖化前去追趕。唉!也道是,老賊命不該絕,廖化追上近在咫尺,司馬懿竟繞樹而逃,廖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樹上,待撥出刀司馬懿已逃出林外。
廖化急追而去,哪料司馬懿狡猾如狐,竟將金盔棄於林東,卻向林西逃去,廖化取盔掛於馬上,追了一段,不見司馬懿蹤跡,奔回穀口,正遇薑維接應,遂一同回營。
司馬懿逃回寨中,驚慌未定不敢出戰,再加此時,東吳孫權依約進兵伐魏,魏主曹睿令司馬懿堅守勿戰。於是司馬懿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我見魏軍堅守不出,就做久駐的打算,令士兵與當地的魏國百姓一起種田:收獲的糧食分三份,兵士取其一,百姓取其二,軍民互不侵犯,魏國百姓皆安居樂業。而立下大功的“木牛”、“流馬”也深得百姓歡迎,又為閑時生產立下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