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要記住以信為本的處世之道,在你的事業中,要養成守信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隻有守信的人,才會有人信任你。隻有做到了一諾千金,你的事業才有望發展壯大並蒸蒸日上。
所謂恪守信義,即對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人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什麼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會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不僅僅增添他人的無謂麻煩,而且也損害了自己的名譽。對別人委托的事情既要盡心盡力地去做,又不要應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中華民族曆來把信用、信義看得很重要,範式、張邵沒有違背告別時的歡飲之約,魏文侯不因為行酒和下雨的緣故而失信於虞人的狩獵之約。
孔子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說:“言不信者行不果。”還有“一諾千金,一言百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都是強調一個“信”字。世間有輕薄的風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說話不算數的人;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這些人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厭惡甚至招致禍害。不要學張儀,誑騙楚國,把割地六百裏的諾言改口為六裏。晉國早上還受到秦國的惠顧,晚上即遭其攻擊,是咎由自取。
為人應該以信立身,用誠信和周圍的人相交,這樣你才能換來同樣的信任而免遭猜測和禍害。記得許久以前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襄陽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幫他物色徒弟。最後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
一段時間以後,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但兩個人中隻有一個能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箱子,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讓兩個徒弟去打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果大徒弟隻用了不到十分鍾就打開了箱子,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老鎖匠問大徒弟:“箱子裏有什麼?”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師傅,裏麵有很多錢,全是金銀珠寶。”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吱唔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裏麵有什麼,您隻讓我打開鎖,我就打開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布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講一個‘信’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隻有鎖而無其它,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有私念,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打開箱子取錢易如反掌,最終隻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人以信為本,二徒弟因為信而擊敗了大師兄,這同樣是人品的勝利。
誠信乃世間之珍寶,人無信不立!以信立身,以信立國,隻有信才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橋梁,進行溝通。
六出祁山,大敗司馬懿:見微知著,慧眼識人
我素知司馬懿謹慎,不輕易用人,而秦朗被司馬懿用為前將軍,必武藝高強。今與鄭文交鋒隻一回合,便被斬於馬下,我料此人必不是秦朗,遂斷定鄭文是來詐降,伺機從中取事。六出祁山,之所以大敗司馬懿,是因我能識破鄭文詐降,遂能將計就計。說到識人我則有以下體會:見微知著,慧眼識人;知人而善任;有才必舉是準則;識人先識己。
五出祁山未果,不覺三年已過。
我受先帝知遇之恩,三年之間,不敢安享太平,未嚐不設伐魏之策,竭力盡忠。克複中原,重興漢室,是我畢生之誌。可天不遂人願,我誌尚未實現,可我日漸衰老,恐時日無多。三年潛伏,我國力日盛,兵強馬壯,正是重新出兵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