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魚腹浦“十萬精兵”:先見之明,長遠考慮(6)(2 / 2)

一出祁山敗歸,自那以後,我便把敗兵的責任承擔下來,隨後我訓練兵馬,鼓勵士氣,提倡生產,厲行節約。全體將士深受感動,都把一出祁山的失敗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憋足了勁準備將來為國立功,報效朝延。

進軍伐魏,需有軍事實力作為基礎,還需等待合適的時機。

在等待中過了許久,我軍已是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伐魏所用之物一切完備。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一日,我主劉禪遣人送來吳書,看罷,心中大喜,東風已來矣!

原來吳主孫權讓鄱陽太守周魴詐降,以誘魏軍深入重地,伏兵擊之。果然,魏軍中計,曹休領軍徑取陽城,司馬懿率兵進取江陵。曹休進兵到皖城外石亭,遇吳將陸遜伏擊,大敗而回。司馬懿聽說曹休大敗,無心再攻江陵,遂也引軍退回洛陽。曹休敗歸,氣鬱成疾,回到洛陽,不久就病死。吳主孫權遂修書一封於我主劉禪,希望我主在魏軍大敗、喪膽之時出兵伐魏。

如此良機,我又怎能錯過,看罷吳書,即設宴大會諸將,計議出師。想到此,我就很是傷心,因為正欲伐魏之時,傳來噩耗,鎮南將軍趙雲病逝,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我失一臂也!子龍一生忠肝義膽,立戰功無數,與我誌向相同,今誌未實現而身先死,我知子龍心必不甘。子龍未完成的心願,我當竭力完成,以慰亡靈,遂作《出師表》差楊儀送於我主,表明心跡。我主見表知我心意,遂令我即日出師。

我受命起三十萬精兵,令魏延總督前部先鋒,直奔陳倉而去。

想那司馬懿真是知我心意,我與他若不是對手,定能成為知己,若同心輔佐我主,則國家統一之期不遠矣!可惜天不遂人願……

司馬懿料我必攻陳倉,遂使太原人赫昭鎮守陳倉道口,赫昭此人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今番是我攻取陳倉之大敵也!

我軍前隊抵達陳倉城下,見陳倉城牆高大,深溝高壘,遍排鹿角,內又有赫昭把守,遂眾將向我建議:不如棄了陳倉,繞太白山嶺鳥道出祁山。我知陳倉正北乃是街亭,一出祁山,街亭失守,我一直耿耿於懷,今必得此城方可進兵。何況小小陳倉城,又怎能抵擋我三十萬大軍;而赫昭之智,又怎能比我孔明,取陳倉勢在必行。

我命魏延領兵,從四麵攻打陳倉。連戰數日不能破,魏延無奈,回報我說,陳倉實難攻取。我聞言大怒,欲斬魏延,後諸將求情才就此作罷。

正無奈之際,參軍靳詳告我,他與陳倉太守赫昭是同鄉,自幼相交甚厚,他自去向赫昭陳述利害,我大喜,遂命他速去。

不料,赫昭忠義之士也,不聽遊說,誓死不降,我雖心中憤恨,但也暗服其忠義之節,遂命靳詳再去勸降,赫昭大怒,與靳詳斷絕一切情義,若再去遊說,定以箭射他。

赫昭擋我去路,陳倉之城隻有三千兵馬,我料久攻必下,於是令兵士搭起雲梯,一齊攻城。赫昭在城樓上,即令三千兵各執火箭,一齊射下,雲梯均被點著,衝鋒兵士多被燒死,城上又打下石塊,我軍隻好後退。

久攻不下,我心甚急,連夜安排“衝車”次日再攻。次日交戰,赫昭又命運石鑿眼,用葛繩穿定飛打,衝車皆被打折。我又命兵士運土埋填城濠,教廖化引兵三千,連夜掘地道,準備從暗道入城,赫昭又在城裏橫挖一條深溝截住我軍。

如此晝夜攻打了二十餘天,陳倉仍未攻下。我與眾將在帳中商議對策,忽哨馬來報,說曹真派先鋒王雙來助陳倉,我怕赫昭率兵衝出,夾擊我軍,便讓大軍退後二十裏下寨。

陳倉之城易守難攻,此後,我再也沒有攻過此城。我軍與魏軍交戰,互有勝負,但我軍敗少勝多,我與薑維設詐降之計斬殺了費耀,將計就計大敗了魏軍,隨後又設計讓魏延出其不意殺了王雙。終因糧草不足,隻得退回漢中,休養生息,再覓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