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魚腹浦“十萬精兵”:先見之明,長遠考慮(5)(3 / 3)

另外,一位領導者的獨自判斷是毫無價值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第一印象,有偏見,有親疏好惡,我們需要傾聽別人的看法。在許多成功的團隊裏,這種廣泛的討論都作為選拔程序中一個正式的步驟。能幹的領導者則非正式地從事這項工作。

如果你沒有做這一步,就不要埋怨你的任命人成績不佳。應該責怪你自己,因為你自己沒盡到一個領導者應盡的責任。

做一個領導者,要按規章製度辦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製訂出來的各種規章製度不能成為擺設。作為領導,你應當以有效的手段保證其得以貫徹落實,一旦發現有人違規,便加以懲治,絕不手軟。

對違反規章製度的人進行懲罰,必須照章辦事,該罰一定罰,該罰多少即罰多少,來不得半點仁慈和寬厚。這是樹立領導者權威的必要手段,我將這種懲罰原則稱之為“熱爐法則”。

“熱爐法則”,當下屬在工作中違反了規章製度,就像去碰觸一個燒紅的火爐,一定要讓他受到“燙”的處罰。這種處罰的特點在於:

一、即刻性

當你一碰到火爐時,立即就會被燙。

二、預先示警性

火爐是燒紅擺在那裏的,你知道碰觸則會被燙。

三、適用於任何人

火爐對人不分貴賤親疏,一律平等。

四、徹底貫徹性

火爐對人絕對“說到做到”,不是嚇唬人的。

除此之外,我認為,領導者運用批評、懲罰手段更應富有技巧性。“打一巴掌”很重要,但一定要打得響,打得絕。具體說,打這一巴掌要做到“穩、準、狠”。

要穩

采用強硬手段,懲罰一個人,也是要冒風險的。這主要在於,被懲罰者有時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時具有特殊的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時有著很硬的後台。

拿這樣的人開刀,就要對其背景多加考慮,慎重行事。懲罰不當終會帶來抵製和報複,因此在動手之前首先應想到後果,能夠拿出應付一切情況發生的可行辦法。

要準

批評、懲罰都要直接果斷,直指其弱點,直刺痛處,爭取一針見血。

有時某人總是犯同樣的錯誤,或者代表一類人的錯誤,這時的懲罰一定要選準時機,待其犯錯最典型、最明白、最有危害性時方痛下殺手,這時切忌無事生非,不明事實;也切忌小題大作。這才會做到讓受罰人口服心服,毫無怨言;也才會真正讓眾人引以為戒。

要狠

一旦認準時機,下定決心,便要出手利落,堅決果斷,毫不容情。切忌猶疑不定,反複無常,拖遝累贅。

我的經驗是:一旦采取堅決措施,便變得冷酷無情。即使自己心中不忍,但又不得不懲罰某人時,也並不因強烈的內疚而變得猶豫不決。這樣做,也是在向眾人顯示,我的做法是完全正確、適宜的,我對自己的做法毫不後悔,充滿信心,這是最好的選擇。

空城計:做一個從容應變的人

要做一個優秀的統帥,定要做一個從容應變的人,臨危而不亂,從容地麵對一切。我以三千兵去對十五萬,此時若棄城而逃,無疑會暴露實情,惟一的辦法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抓住司馬懿多疑的特點,以假亂真,以無代有,虛實相間,讓其不戰自退。我深知,這不是一場士兵們的戰爭,而是我和司馬懿之間一場心智和勇氣、膽識和氣魄的鬥爭。

馬謖失了街亭,導致我布兵乏術,情急之下,我調集軍隊,準備退回漢中,以作長遠打算。

我派僅剩的五千兵馬去西城搬糧草,就在這關鍵之時,司馬懿乘機統領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我城中兵馬不足三千,以三千去對十五萬,無異於以卵擊石。眾人得知這個消息,無不大驚失色。

麵對十五萬大軍,麵對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我深知,此時若棄城而逃,無疑會暴露實情,在十五萬大軍麵前,必死無疑。惟一的辦法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抓住他多疑的特點,以假亂真,以無代有,虛實相間,讓其不戰自退。在我看來,此役已不是一場士兵們的戰爭,而是我和司馬懿之間一場心智和勇氣、膽識和氣魄的鬥爭。隻要我能讓其起疑,此役便可取勝。於是,我神情自若地傳令軍士:“將城中所有戰旗盡數放倒,所有兵士堅守城池,凡有擅自出入和大聲喧嘩者,定斬不赦!”又命令將四麵城門打開,每一城門處派二十軍兵扮作百姓,灑水掃街,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安排好後,我頭帶方巾,身披鶴氅,帶兩名小童,持琴登城。邊飲酒,邊撫琴,表現得安然悠閑。我心裏很清楚,憑我對司馬懿的了解和先前的幾次交鋒,我深知,我給此人留下了行事素來謹慎的印象,從不弄險,今天我正好可以利用他對我的這種認識,來個死裏逃生。

悠揚的琴聲,鎮定自若的神態,城裏井然有序的狀況,讓魏軍先鋒部隊見了,甚是困惑,他們不知虛實,便也不敢貿然進城,隻得派人策馬回報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