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吃過量的飯,睡過多的覺,不做運動,不學習,不成長,每天在抱怨一些負麵的事情,這又哪兒來的行動力?記住成功永遠不在於你知道了多少,而在於你采取了什麼行動去做。
所有的知識必須化為行動,因為隻有行動才有力量。
你是個凡人,你的生命不是無限的,你不可能放棄自己的一切去聽從別人的想法,由他人操縱你的一生,否則,到一定的時候,你就會悔恨自己,也埋怨他人。與其如此,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學會由你去計劃自己的生活。
巧施反間計,計收薑維:全因猜疑起風波
反間之計何以能屢屢成功?其根本原因在於這種計謀用了人類重要的本性之一——猜疑。猜疑是一種情感和理智混和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之下,人們往往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或者是寧願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即使是聰明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勸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許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樣,一切全因猜疑起風波。
我首次伐魏,勢如破竹,每戰皆輕鬆取勝,大軍直至天水。本以為天水城會唾手可得,不料卻遇到智勇雙全的薑維,此子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智謀在蜀中除我孔明,難再找敵手。初與其交手,由於輕敵,我竟屢戰屢敗。惱怒之下,真想設計殺之,可又歎良將難求,與其殺之,不如設計得之,日後好助我一臂之力。
縱觀以往各戰,戰勝多靠“人謀”,而在這些千計百策之中,什麼計用得最多?什麼計又最有成效?那就是反間計。這反間計著實厲害,輕則可以使你敗上一陣,中則可以使你丟左膀右臂,重則可以使你喪身亡國。神將馬超便是我用反間計所得,今薑維我仍欲以反間計得之。
我派細作對薑維身世明察暗訪,終得知薑維的基本情況,此子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薑維是個孝子,且有老母在冀城高堂。於是,我吩咐魏延引一軍,虛張聲勢,詐取冀城,我料薑維念母心切,必會舍身救之。
果然薑維知我要攻打冀城,便求天水守將馬遵去救冀城,他的孝心打動了馬遵,遂撥他三千人馬去保冀城,薑維飛奔前去,趕到冀城。
我命魏延隻是虛應幾招,便詐敗而去,不可與其死敵,放他入城。我料他兵少,必不肯貿然出戰,定會死守冀城,至此,我已完成了反間計的鋪設。
接著,我令人去南安,取夏侯至帳下。夏侯怕我殺他拜伏乞命,我故意告之,薑維現守冀城,曾派人送信於我,隻要有夏都督在,他願降。我轉而詢問夏侯是否願意前去招安,如果願意前去,我便饒他性命。我知夏侯為了保住性命,定會假意答應,遂叫人給他衣服鞍馬,也不派人跟隨,放他自去。
夏侯如脫籠之鳥,出了大寨,便尋路而去,行不遠,遇一夥難民,自稱冀城百姓,說薑維已獻出冀城,歸降於我。由於魏延殺人搶劫,故棄家出走,去投上。後夏侯得知守天水城的是馬遵,就投天水而去。
夏侯哪知已中我計,途中難民皆是我有意安排,所說之言,皆是我先行告之。我料其見了馬遵,必會如實相告,馬遵也定會相信。
但為了確保反間計萬無一失,我一麵加緊攻打冀城,一麵讓人扮作薑維模樣,到天水城下挑戰,並說自己被封為上將軍,大罵夏侯不顧信義,一個人逃跑了事。由於是夜間,馬遵等人不辨真假,更確信薑維已降。
此時薑維堅守冀城,城中糧少,不夠軍士食用。薑維在城上見我軍大小車輛,搬運糧草,便引三千兵,出城奪糧,奪得糧車剛要回城,被我各路伏兵追殺,薑維抵擋不住,奪路回城。豈料我早已讓魏延占了冀城,薑維單槍匹馬投奔天水,到達天水城下叫門,馬遵以為是薑維前去賺城,遂令城上兵士亂箭射下。
前路不通,後又有兵追趕,薑維遂飛奔上而去。城上梁虔見了,大罵其叛國,想賺他城池,城上又是亂箭射下,薑維有口難辯。無奈之下,撥馬便往長安而去,行不數裏,又遇關興擋住去路,薑維人困馬乏,不能抵擋,勒馬便走。
此時,我方從山後轉出,坐在獨輪車上,盡述自己招降薑維的苦衷。薑維十分感動,遂投降於我。從此,薑維一心一意地跟我,我也對他欣賞有加,把平生所學盡數傳他。
反間之計何以能屢屢成功?其根本原因在於這種計謀用了人類重要的本性之一——猜疑。
猜疑是一種情感和理智混和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之下,人們往往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或者是寧願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即使是聰明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勸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許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樣,一切全因猜疑起風波。
猜疑是把雙刃劍
猜疑是人與人之間的一根毒刺兒,能亂人心智,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自己的事業。猜疑能使君王變得暴戾,使丈夫產生嫉妒之心,使智者陷入困惑之中。猜疑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到自己。我曾聽過一個較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