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魚腹浦“十萬精兵”:先見之明,長遠考慮(5)(1 / 3)

兩個人結伴橫過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動。剩下的那個健康而饑渴的人對同伴說:“你在這裏等著,我去找水。”兩人分手後,一個人充滿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個滿腹狐疑地躺在那裏等候,他看著天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的恐懼加深,以為同伴找水失敗,中途渴死了,不久又想一定是同伴找到水了,卻棄自己而去。他悲憤地想:“我還有什麼依靠呢?隻有等死了,而在臨死前,禿鷹會啄瞎我的眼睛,那時該多麼痛苦,還不如……”於是他拿出刀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不久那個提著滿壺清水的同伴領著一對駱駝商旅高興而回,但是他們找到的隻是一具屍體。

有猜疑心理的人,由於不相信別人,反而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

猜疑就是無緣無故地對一些自己並不知道的人或事進行各種設想。猜疑,並讓自己信以為真,雖然在生活中,我們免不了對自己不了解的情況產生一些懷疑,但如果對任何事都無端懷疑,而且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斷,不相信他人,整天疑神疑鬼,這就是不良心理現象了。

如果你有幸身為領導者,更不能有猜疑之心,否則你就會像馬遵一樣,易失去下屬信任,被別人鑽了空子,輕則失人失勢,重則毀譽毀身。

在我看來,懷疑一切與信任一切都是錯誤的,能得乎其中方為正道。

遠離猜疑的人生

猜疑在生活中往往給人很大的危機感,如何解決和處理掉這種危機,則成為我們需要共同應付的問題。為此,我給出了以下的幾條建議:

一、不能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一切

猜疑並非出自心靈,而是出自頭腦。有的人好多疑,別的人相互間講句悄悄話,便疑心他們在講自己;別人心裏不高興,臉色不好看,就疑心是對著自己的;別人無意間講句不滿的話,又疑心是指桑罵槐等等。要知道,這種無端生疑的消極作用很多,既影響人際交往,又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損心理健康,並且還可能引起一係列錯誤行為,輕則傷害了同事、朋友或夫妻的感情,重則給事業、學習和生活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不能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一切,多點信任,你就會遠離猜疑。

二、別讓感情蒙蔽你的理智

猜疑的根源產生於對事物的缺乏認識,所以多了解情況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辦法。要采取用事實說話的方法,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當你疑心別人在諷刺你、輕視你的時候,不要馬上采取行動,先觀察一下,你的猜疑是否正確。設身處地地去為對方設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這樣一來,也許你會發現,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樣。

三、對自己要有信心

一個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就不會時時為疑心所困,別人的態度甚至閑言碎語,就不會使自己過敏,也不會計較。“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幾句議論又算得了什麼呢?在許多情況下,不是別人對你有成見,而是多疑使你產生了別人對你有成見的錯覺。

四、開誠布公,信任別人

通常,人們對自己信得過的人,很少會產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總以為別人在同自己作對。因此,多疑的人應特別注意同別人直言相告,坦誠相處,有了彼此間的信任,猜疑的基礎就不存在了。

五、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其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他們是樂於助人的,不要總以為別人都是幸災樂禍者,要相信別人和自己一樣,都有一顆善於同情的心。人心換人心,心誠則靈,真誠地與他人交往就會贏得友誼,就會活得快樂。猜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有彼此敞開心扉。隻有敞開自己的心扉,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彼此才能互相信賴,共同邁進。

六、開闊心胸,自我解脫

多疑的人心胸狹窄,固執己見。因此,必須針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加以克服鍛煉,做到心胸開闊,達觀坦蕩,自我解脫。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常到郊外遊山玩水,登高望遠,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這樣會使自己心胸開闊,生活得輕鬆活潑,充實愉悅,根本無暇去思索那些毫無意義的閑言碎語。久而久之,自己會變得豁達大度、樂觀開朗起來,狹隘多疑的心態也會得以改變。

一出祁山,揮淚斬馬謖:以職定人而不能因人適職

街亭失守,我軍敗歸,最大的責任乃在於我諸葛孔明。我用人不當,乃是此次兵敗的主要原因。馬謖雖精通兵法、學富五車,但無實際經驗,遂他隻會照搬書本,以致鑄成大錯。如果那日我不是出於那點私心,我定能對馬謖的能力和所長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倘若我讓趙雲、魏延,甚至王平、關興單獨去守街亭也不致出錯。唉!悔之晚矣!今借此警戒後人:用人需以職定人而不能因人適職。

首次伐魏,自攻下天水、南安、安定三城之後,威聲大震,遠近州郡望風歸降,我整頓兵馬,盡調漢中大軍前出祁山,兵臨渭水之西。接著我又在此大敗曹真,魏軍損兵折將,而我軍士氣大盛,我心暗喜。

曹真敗後向魏主曹睿求援,曹睿遂急令司馬懿起南陽各路兵馬,前往增援。

想那司馬懿乃我之勁敵,此番率兵出關,惡戰不可避免。我料司馬懿詭計多端,必去取我交通要道——街亭,以斷我咽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