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所有的事你都要有“萬—……”的危機意識,預作準備。尤其關乎前程與一家人生活的事業,更應該有危險意識,隨時把“萬一”擺在心裏。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以前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你的抉擇將決定你今後的生活。因此,要想創造更好的將來,那麼你必須在今天努力。不要等到麵臨困難之際才運用理智,而要運用理智來預測尚未降臨的困難。
事前有遠見,遇事再作深思熟慮,這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兵法有雲:“以治待敵,以靜待嘩。”是指在河的這邊看對岸失火。比喻在別人出現危難時,袖手旁觀,待其自斃,以便從中取利。使用此計的先決條件是“火”和“岸”:無“火”便無混亂局麵可“觀”,無“岸”相隔作為憑依也有風險。一般在自己不宜出戰或無力出戰之時,皆可采取“隔岸觀火”之策。此計含義有三:一要能坐得住,不輕舉妄動;二是坐看敵人受損;三是坐收漁人之利。
“隔岸觀火,坐收漁利”用於競爭之道也是上佳之策。
“隔岸觀火”有消極靜坐收拾殘局的含義,也有以靜製動,順勢而為的含義。機會處處有,但追人腳步,怕永不能獨占鼇頭。惟有沉得住氣,了解市場大勢或發現前人未發現之良機者,才能一鳴驚人。
戰國時期,秦惠王當政時,韓魏兩國爭鬥不止。秦惠王想從中調解,但不知是否能得到好處。於是他召集大臣商議這件事。大臣的意見也不一致,秦惠王更拿不定主意了。
恰巧楚國的陳軫這時來到秦國,秦惠王早就聽說陳軫智謀過人,是位賢才,於是設宴招待陳軫以示敬重。
席間,秦惠王問陳軫:“韓、魏兩國爭鬥不止,寡人想從中調解,不知有無必要,先生以為呢?”陳軫沒有直接回答秦惠王,而是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一次,卞莊子與其童仆趕路,發現兩隻虎為爭食一頭死牛而打得不可開交。卞莊子拔出劍來,想趁機刺虎,然而童仆卻製止了他。”
“童仆說:‘主公息怒。為了獨享這頭牛,兩虎必然相互爭鬥,爭鬥的結果必然是力氣小的老虎被咬死,力氣大的老虎也受傷,你再去刺殺那隻受傷的老虎,不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兩隻老虎嗎?’結果正如童仆所言。”
“現在可以將韓、魏兩國比作老虎,他們爭鬥雖然暫時不分勝負,但總有一天,一個國家要失敗,另一個國家要衰落。等到這個時候再出兵不就一舉兩得嗎?”
秦惠王禁不住拍手叫絕,酒杯也被震落跌碎了。他連聲稱讚道:“好!好!這叫坐山觀虎鬥。”
競爭之道不在於勇,而在於巧。當一群人在一起為一點利益相互較量時,你可以躲在遠處,靜觀事態的變化,從而借機從中漁利。暫退一旁,不意味著與人無爭。真正的競爭高手,總是先看、後想、再行動。
三氣周瑜:以對方自身的弱點,攻其弱勢
佛界有一對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名聯告訴我們,人就這麼一輩子,做人要豁達大度。周瑜之所以為片言隻字而氣絕身亡,是因他目光短淺、心胸狹窄,從而不能做到豁達。可惜他是我的對手,我的這番道理是不會說於他的。
荊州刺史劉琦病故以後,我主劉備被眾人推舉為領導,占據了荊州諸郡。為了離間孫權和劉備的關係,曹操這個老賊表奏漢獻帝封周瑜為總領南郡的太守。其實這隻不過是個虛職罷了,因為荊州一直被劉備占據。但沒想到一向自命不凡的周瑜會中曹操的奸計,居然厚著臉皮讓魯肅來索取荊州。
可憐我主忠厚老實,對魯肅的到來竟然甚為慌張,我隻得一番安慰:“主公不必憂慮,想我孔明號稱臥龍,自比管仲、樂毅,這區區小事,何足掛齒,我自有良策,您不必驚慌。”說完,我又囑他:“魯肅一提荊州之事,您隻管大哭,剩下的事亮自有辦法。”
果然,魯肅倒很爽直,來後開口便索要荊州,我朝劉備使了個眼色,劉備會意,放聲大哭。這一哭,讓魯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借此機會,順勢說:“當初吾主向吳侯借荊州時,答應取得西川便還。但仔細想想,益州劉璋是吾主之弟,乃同胞骨肉,若興兵取他城池,恐被外人唾罵;如果不取,歸還荊州,又何處安身?假若不還荊州與吳侯又過意不去。吾主進退兩難,所以大哭。”
對魯肅,我非常了解,他本是寬仁的長者,我幾次計勝周瑜憑借的都是他。魯肅見劉備如此哀痛,心中不忍,便答應了我順勢提出的延期歸還荊州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