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聯合抗曹:借人之力,圖己之事(4)(1 / 3)

請求延期歸還是假,長期占有是真,這是我不還又不願得罪孫權的計謀,俗話說:“哪有把到手的肥肉送給別人的道理。”

我早已料到,區區小計是瞞不過周瑜的,果然,探馬回報,周瑜聽完魯肅的彙報,大發雷霆。他再一次要魯肅去荊州。

魯肅依照周瑜的吩咐麵見劉備說:“吳侯十分同情您的處境,與眾將商量後決定起兵,替你取西川。取了西川,再換回荊州,這樣西川隻當是東吳給您的一份嫁妝。到時軍馬路過時,隻希望能提供些糧草,別無他求。”

我一聽,就知道周瑜這小子沒安好心,這樣明來的假道伐虢竟敢用到我諸葛亮身上,簡直是欺我荊州無人,我倒要讓他看看到底是誰厲害,我在心裏盤算著怎樣排兵布陣。

半晌過後,劉備還在猶豫不決,我趕緊點頭說:“難得吳侯一片好心。雄師來到後我主定迎接犒勞。說完,我看到魯肅臉上露出難以掩飾的興奮之情。

魯肅剛走,劉備便問我東吳的真正用意。我說:“此乃周瑜小人的‘假道伐虢’之計。名為收西川,實則取荊州。不過,周瑜騙得了別人,騙不了我。周瑜此次前來,我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事隔不久,周瑜起兵五萬,浩浩蕩蕩開往荊州。早有細作來報,我布置完各路軍馬,靜候周瑜來臨,並準備一封書信,派人送與周瑜。

周瑜到了荊州城下,本以為我主劉備會大開城門,簞食壺漿迎接於他,然後他乘機搶殺過去。

然而,他忘了對手是誰,忘了他的對手我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目光短淺,心胸狹窄,注定了他會失敗。

在一聲梆響過後,周瑜見到的是滿城士兵高喊活捉周瑜的情景,隨後,從四麵奔殺過來聲勢浩大的人馬。此時,周瑜終於知道又上了我的當,一股怒氣填胸,箭傷複發,墜於馬下,片刻又有人遞上我派人送去的信。

這是我的最後一招,名為諫言,實為嘲笑他無能,想那自傲的周公謹怎經受得了這般打擊。

不久探子回報:周公謹讀罷信,高呼幾聲“既生瑜,何生亮?”竟氣絕身亡。

事後,劉備問我,為何片言隻字便能讓才華橫溢的周瑜氣絕身亡?聞言,我不禁流下幾滴眼淚,深情悲壯地說:“氣量小是他的致命傷。與周瑜的鬥智鬥勇,讓我感概頗多!”

做人要豁達大度

佛界有一對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名聯告訴我們,人就這麼一輩子,做人要豁達大度。

豁達大度說起來容易,實則做起來很難。它要求人們抑製個人的私欲,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貶低他人。

大河裏生活的魚,不會因遇到一點風浪就驚慌失措;而小溪裏的魚就不同了,一感覺到有點異常動靜,立刻四處逃竄。人也是這樣的,胸懷狹窄的人沒有一點氣度,常常爭先恐後地與他人爭奪蠅頭小利,但這點小利到手後,卻又發現丟了大利,如同人們所說的,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胸襟坦蕩廣闊的人不是這樣。他們不為猶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團團轉,他們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他們是做事穩重、態度從容不迫的人。隻要有一種看透一切的胸懷,就能做到豁達大度。把一切都看做“沒什麼”才能在慌亂時,從容自如;憂愁時,增添幾許歡樂;艱難時,頑強拚搏;得意時,言行如常;勝利時,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

隻有如此放得開的人,才可能是豁達大度的人。

以我之見,豁達才是人生的奧秘: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若是成天被名利纏得牢牢的,得失算得精精的,那還何談豁達,豁達就要有點豪氣,乍暖還寒尋常事,濃妝淡抹總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雲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一回事。你就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如果條件不符,那你就得認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嘮叨這幾句話就會輕鬆得多。“功名利祿四道牆,人人翻滾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長。”與其悲悲戚戚、憂憂鬱鬱、寡寡歡歡地過一輩子,不如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活一生,難道這不好嗎?

豁達代表的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這個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勇氣,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滿了光明。豁達的人,必是一條敢做敢為的漢子,而決不是那種佝僂著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