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波施(2)(1 / 3)

人工合成靛藍需要的全部原料都是在工廠裏生產出來的。合成鄰苯二甲酸酐所需要的硫酸在這裏是利用克尼契博士發明的新方法,即接觸法生產的。在接觸室裏,二氧化硫在鉑催化劑的作用下,被氧化成硫酸酐。萘氧化成鄰苯二甲酸酐的過程也是利用金屬汞作催化劑才得以實現的。這種氧化方法是由奧漢查培爾博士提出的。

克尼契博士——這位在公司裏被大家稱為“紅似火的首腦”的人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化工天才。他畢業於薩爾廷堡工學院,對金屬工藝學和化學的鑽研尤為深透。因此,他能夠創造出規模如此龐大的接觸設備和熱交換裝置,為工業提供了又一種新穎方法,這也絕非偶然的。

在較短的時間裏,波施對工藝過程的各個細微奧妙之處都進行了學習、探討。同時他還了解了作為難題的“症結”所在,並且進一步認真地思考克服這些難關的種種辦法。他的一項內容重要、言之成理的建議立刻改變了他在公司中的地位。

事情的發生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有一天波施接到通知,叫他到克尼契博士的辦公室裏去一下。看樣子克尼契正因為某件事顯得情緒特別激動。他稍稍點了一下頭,就徑直地轉入正題。

“我剛從經理處來,波施博士。經理那兒來了一位威廉·奧斯特瓦爾德教授。您不是在萊比錫上過學嗎,您認識他吧?”

“我多少知道一點。我當時在第一化學實驗室工作,而奧斯特瓦爾德教授領導的是第二化學實驗室。他主要從事催化方麵的研究。”

“我正是為此才請您來的,奧斯特瓦爾德教授研究出一種用氮和氫經催化作用直接合成氨的方法。”在研究催化過程方麵,奧斯特瓦爾德的確取得了更大成就。他與部裏的人交談時偶爾得知,硝石問題是德國的一個重大問題。智利硝石價格昂貴,供應缺乏保證,而且硝石又是戰略原料,是製造炸藥的必需品,因此必須開辦工廠,在國內生產硝石。”

用空氣製取氮的設想早已變成現實,可是怎樣用遊離氮來製取硝石呢?

這就要求首先研究出一種能使氮、氫化合的催化方法。

全麵的研究開始了。一方麵,要掌握合適的條件和催化劑,通過最簡便的、最經濟的氮氫合成法來製取氨;另一方麵,還要研究有無可能把氨氧化成一氧化氮。有了一氧化氮,製取硝酸和硝石就好辦多了。因此,任務集中在兩個主要問題上,一是製氨;二是製硝酸。

合成氨的研究工作進行得相當緩慢,而把氨氧化成硝酸的問題卻解決得非常成功。主要實驗都是哈裏,也就是埃貝哈德·鮑爾博士負責進行的。他後來成了奧斯特瓦爾德的女婿。鮑爾博士在短時期內順利完成了使氨發生氧化的研究工作。在進行最初幾次實驗時,就發現可用鉑銥合金作為催化劑。

後來在“法本工業康采恩”的協助下,把氨氧化成一氧化氮的接觸法開始用於工業生產。

克尼契講到這兒,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為出售這項方法的轉讓權,他要公司付給他100萬馬克。這可是一筆高得出奇的巨款,不過經理處倒是準備買下來,如果這個方法是可靠的話。化合態的氮對於我們來說,就如同空氣一樣地必需。為此,我們德國每年不得不進口幾十萬噸的智利硝石。如果我們把合成氨搞成功了。那麼,我們不僅能夠滿足我國農業所需要的硝石,而且還可以把自己的硝石外運出口。波施博士,這可是幾百萬,甚至幾千萬馬克的收入啊!”

卡爾·波施彬彬有禮地聽完克尼契的談話,但是他弄不清克尼契安排這次談話的目的何在。

“經理處委托我驗證一下奧斯特瓦爾德教授的方法,”克尼契接著說,“我現在想把這個任務交給您去完成。您認為什麼地方合適,就在什麼地方幹,在實驗室或者工廠都行。”

波施由於心情激動,臉頰泛起了紅暈,時機到底等來了!這個建議證明領導承認他是有才能的。現在,他應當不惜任何代價地努力完成任務,以便不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

設計實驗裝置對他來說毫不困難。無論是在車床上或者是在吹玻璃的煤氣燈上,他都能操作自如。最初的一套裝置結構比較簡單粗糙,但是各項基本條件都符合要求。為了保證氣體進入的流速均勻,波施利用自行車的打氣筒輸氣。裝在玻璃管裏麵的螺旋鐵絲,從外麵用若幹煤氣燈對它加熱。這個螺旋絲是個極好的催化劑,它可以把氮氨分解成氮和氫,可是如果讓氮和氫的混合氣體從它的上麵通過,卻得不到氨。不論實驗結果是否令人寬慰,反正得把結果向經理處彙報。

奧斯特瓦爾德教授在得知波施的實驗失敗之後,親自跟他談話,並就合成氨的有關問題做了某些說明和解釋。他確有把握地認為,在波施做實驗的過程中,肯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差錯。

“波施博士,有一點我請您注意,這個過程可是一個平衡的過程,”奧斯特瓦爾德說道,“往裝有催化劑的管子裏通進去氣體之後,在所得到的氣體混合物裏,氨的含量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