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教程》出版後,肖萊馬又醞釀將他與羅斯科合寫的那部《簡明化學教程》擴寫成一部大型著作。所以從1877年起,在肖萊馬的不懈努力下,一部名為《化學教程大全》的巨著陸續出版。到1892年他逝世前,這部巨著已經出了四大卷。這部書包括普通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內容包括了當時化學的一切領域。前三卷是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中的脂肪族與芳香族,第四卷是多環物及含氮環物。此後,他又繼續進行第五卷以下的內容,肖萊馬本想以生理化學與理論化學來結束此巨著,而且手稿也大部分完成,但由於他的不幸逝世而未能於其生前出版。德文版從第五卷起,由青年化學家布呂耳按肖萊馬的德文遺稿繼續修訂,直到1901年全書才出齊,共九大卷。
《化學教程大全》德文版第一卷剛一問世,肖萊馬就立即忙於準備該書的英文版。這兩種文字的版本幾乎是齊頭並進,他先寫出德文稿,再於付印時將它譯成英文出版。1877-1892年間,英文版共出了三卷九冊。第一卷一冊,是有機化學史導言及非金屬元素;第二卷二冊,內容為金屬元素;第三卷六冊,內容均為有機化學,副題是《烴及其衍生物的化學或有機化學》。
這三卷英文版都多次再版,大受讀者的歡迎,至20世紀20年代,先後發行五版。
《化學教程大全》是一部浩瀚的百科全書式的化學巨著,它的出版是作者多年辛勤探求的結果。這部書剛一出版,就流行於歐美各國,成為一部世界化學的經典名著,直到今天仍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除去完整體係的化學知識外,在此書中學者們第一次看到了一部如此清晰而完整的化學發展史。
19世紀70年代末期,肖萊馬在致力於《化學教程大全》一書的同時,又開始著手寫化學史的專著。他根據《有機化學教程》中的曆史導言及有關的資料,撰寫成一部有機化學史的著作。1879年,這本名為《有機化學的產生與發展》的作品用英文出版了。這是一部綱要性的作品,篇幅也不太長,總共是一百餘頁,但書出版後很快就博得了讀者的讚賞。1885年,此書的法文版在巴黎發行。1889年,經肖萊馬本人修改後的此書德文版,在不倫瑞克出版。
在此基礎上,不知疲倦的肖萊馬又開始準備對《有機化學的產生與發展》一書的英文版進行再版修訂。他早就預見到修訂的必要,因為第一版過於簡略,而且沒有寫到當代。這個修訂版比德文版又增加了一些章節,經過一年多的忙碌,此書已準備出版。由於肖萊馬的逝世,而未能見到該書的出版。但他在生前已安排由他的學生與友人阿瑟·史密瑟斯校訂,故此書在1894年最終得以問世。
這是個最完善的版本。全書共分十二章,從古代一直敘述到成書時為止,書中所引用的最新資料是1892年剛剛發表過的。這就充分體現了肖萊馬治學態度的嚴謹。在生前肖萊馬還曾計劃出版增訂的德文第二版,但因疾病纏身,最終未能如願。到了20世紀的1937年,《有機化學的產生與發展》一書的俄文版又在莫斯科問世了。
肖萊馬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是《化學通史》,他原計劃用德文、英文兩種文字出版。我們可以將此書看作是《化學教程大全》中曆史導言那一章的繼續引申。在他生前已完成了近千頁的德文手稿,內容已經從古代寫到了17世紀末期,很快就將全部完成。但令人遺憾的是,肖萊馬受疾病的折磨沒能堅持完成這一新的巨著。但我們想一想,一位失去聽力、疾病纏身的科學工作者,能夠在如此條件下堅持完成工作量這麼大的一項活動,就不由得從內心產生一種敬佩的心情了。
肖萊馬逝世後,恩格斯看到了這些手稿並進行了閱讀。1892年7月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肖萊馬的遺稿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關於7世紀以前的化學史手稿,我讀後認為它們可以分為三部分:(1)古代的化學;(2)化學的各派分支;(3)化學的發展。第三部分沒有最終完成。但僅對化學略知皮毛的我也認為這批手稿中有許多的新發現、新觀點。”施皮格爾在悼文中也提到了這些化學史遺稿,他寫道:“這部分作品包括許多新東西,並應由他的朋友兼遺囑執行人濟博爾德博士以兩種語言出版。”肖萊馬的這些珍貴的化學通史手稿,按遺願最後由英國化學家濟博爾德整理,並將德文譯成為英文。
在所有的工作準備就緒,肖萊馬的遺著《化學通史》即將出版時,又遇到了不可逆轉的困難,濟博爾德、恩格斯、施皮格爾等人相繼因病去世。肖萊馬的遺著出版也就耽擱下來。所有的手稿都保存在曼徹斯特大學的資料室中。直至1956年才得以重新發表,這時肖萊馬已去世60多年了。
在肖萊馬所喜歡的化學史研究方麵,除了以上談到的著作外,還有一些單獨的科學論文。例如在1882年,他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化學”一詞的起源》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他考察了古希臘、埃及以及阿拉伯作品中有關化學的文獻,最後得出“化學”一詞是由金銀製造的相關詞彙轉化後形成的這一結論。此結論得到許多化學家與語言學家的認同。此外,他還寫有關於咖啡、茶等作物的曆史考證性文章。所有這些都反映了肖萊馬淵博的學識與廣泛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