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萊馬的《有機化學教程》,開創了有機化學著作編寫的新體係。他在這部教科書的敘述程序上作了這樣的安排:(1)全書的開始是總論,介紹有機化學的定義、發生發展的曆史、有機分析及有機物的一般研究方法;(2)接下來的各章先是敘述了烴(脂肪烴及不飽和烴)、鹵化物、醇、醛、酮、酸等脂肪族化合物;(3)然後是芳香烴及其衍生物;(4)最後是脂環烴、雜環化合物、生物堿、蛋白質等內容。肖萊馬所開創的這種教程的編寫法影響巨大,此後的幾十年內,有機化學教程體製基本上都是這樣安排的。
限於篇幅,我們無法詳細介紹這部書,隻能指出它的幾個突出特點。
首先,肖萊馬對有機化學這門科學給了一個較為合理的定義。此前,李比希曾把有機化學定義為“複雜基的化學”,可是化學界不久就發現在無機物中也存在著複雜基,因此李比希的定義也就被放棄了。1848年,葛梅林又將有機化學定義為“含碳化合物的化學”,後又修改為“含一個以上碳原子化合物的化學”。這一定義後來逐漸被許多人所采納,如凱庫勒、艾倫邁以及布特列洛夫等人都把有機化學定義為碳化合物化學。然而,這個定義始終無法擺脫這樣一種困境:除非將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硫化碳(CS2)等礦物來源的物質列入有機物中,否則是無法自圓其說的;但要這樣做,就將違背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的最根本差別:無機化學主要是研究礦物來源的物質,而有機化學則主要是研究生物來源的物質。
對於許多有機化學家來說,給自己所研究的這門科學下個明確的定義是如此之難,以致在教科書中常常幹脆回避這個問題。而肖萊馬根據自己多年的實驗研究與理論探索,第一個把有機化學定義為“碳氫化合物(烴)及其衍生物的化學”。他在論證這一定義時指出,隻要搞清楚一種有機含碳化合物的結構,就能最終將它變成相應的烴,或反過來從烴中取得它。肖萊馬對有機化學的這個定義是按原子結合理論的原理擬定的,所以比以前的定義均有大的進步。
其次,肖萊馬在其教程中,概括了他對有機物中的異構現象、同係現象以及有機物性質與結構的研究,提出了對眾多的有機物的科學分類。在此以前,類型論把有機物簡單地歸納為氫、水、鹽酸、氨和沼氣四大類型,以為有機物就是從上述四種類型化合物中以有機基團取代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氫原子而衍生的。由於這種分類法沒能考慮到有機物分子的化學結構,因此是不科學的。按照這種分類法,有時同一種物質竟同時歸入幾種類型之中,這就使此種分類法實際上失去了意義。
與此相反,肖萊馬在《有機化學教程》中,第一個全麵係統地對已知有機物進行了科學的分類。他首先將有機物分為脂肪族與芳香族兩大類。在脂肪族中,他又細分為烴、鹵烴、醇、醚、醛、酮、酸、酯等物質;在芳香族中,又細分為單環的苯、雙環的萘、三環的蒽等以及它們的衍生物。此外,還有脂環烴、雜環化合物等小類。肖萊馬按這種分類法建立有機化學科學體係,是一個獨到而且巨大的貢獻。他的分類法符合化學結構原理,正確地反映出了有機物結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在起源上由簡到繁、從低級到高級的過渡。這種分類法的出現,結束了以前關於有機物雜亂無章的排列,把大量有機物納入科學體係之中。
這部書的另一特點是始終貫穿著曆史發展的觀點。全書有總的曆史導言,以後的各章節各條目下對研究對象的敘述中,都不隻談及它的現狀,還回敘它的過去並展望它的未來。書中含有豐富的化學史料,從而反映出作者淵博的學識。與此同時,此書並不以單純的科學敘述與理論探討為滿足,還盡量指出各種有機物在工業生產,如石油工業、染料工業、藥物製造業等部門中的應用並介紹生產現狀。書中圖文並茂,畫出了各種實驗用儀器設備,並講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使讀者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要領。
由於此書具有如此突出的特點,所以,先後以德文、俄文、英文及意大利文出版,在歐洲化學界中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